一个失学于童年的人

合肥晚报 2019-06-30 01:02 大字

初到成都时,觉得新奇之处不少。一个周末,便去欣赏川剧。

谁知,看到一半我就拂袖而去了。究其缘故,是不喜欢川剧的那种腔调,感觉是大不如家乡的黄梅戏好听。有天,与一位老报人谈及此事,尽管他也赞同我的看法,却极为称道川剧的唱词,说那是很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又告我,有个叫魏明伦的川剧作家,小学都没毕业,剧本却写得很棒。这个人将来肯定是会出大作品的。这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记,那时的巴蜀大地上,正四处喊着要“振兴川剧”的口号。

果不其然,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魏明伦先生就接二连三地搞出了好几个叫响的川剧来。特别是《易大胆》、《潘金莲》和《巴山秀才》这三部川剧,居然连中三元,统统荣获了全国优秀戏剧奖,不仅引起了巨大反响,也让那些以为川剧只会变脸、吐火的年轻人不由刮目相看起来,吸引我也去将这三部川剧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细细品味,那唱词写得确实很棒,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尚未毕业的小学生写的啊!尤其是那部《潘金莲》,自1985年问世后,剧本由海内外数十家报刊转载,出版了多种单行本不说,还在美国发行了英译本。全国几十个剧种,数百家剧团,纷纷争演,就连远在伦敦的国际戏剧节都向《潘金莲》伸出了橄榄枝。接着,魏先生又拿出了一个同样打出了国门的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而他的另一个名为《变脸》的川剧,其中的一个章节,还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道,被选进了中学语文课本。其间,魏先生还担当了中央电视台春晚节目的总撰稿人,更让这位小学生的声名大震,不仅当上了全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还赢得了一个“巴蜀鬼才”的雅号。

然而,就在魏先生因川剧而大红大紫的时候,出人意料,他却转身写起了杂文来,还结集出了本杂文集《巴山鬼话》。而其杂文所闪现出的匕首、投枪的锋芒,又很锐利,耀人眼目,再次引起轰动。以至于坊间还出现过魏明伦究竟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的争论来。

正在人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未料,这位小学生又换了一招,居然弄起了极显文学功力的辞赋来。自给深圳写出了《盖世金牛赋》后,他那别具一格,骈散结合的辞赋便大受欢迎起来。那些年,我在全国各地游走,见到镌刻着魏先生辞赋的各种石碑,不下数十处。从而又让这位小学生在剧作家、杂文家之后,又多了一个辞赋家的头衔。鉴于魏先生的盛名,我在主编《川渝散文百家》文集时,就恳请魏先生惠赐一篇大作。那时他的辞赋正红,就问我一句:辞赋可否?我一时也弄不清辞赋和散文的界限,就请他还是给篇散文吧。魏先生也就老老实实地给了篇散文。这是我第一次见他的散文,写得也是非同凡响,令我拍案叫绝。只是这部文集名家众多,实在不好排名,我只好按照姓氏笔画来了。不想,在这百家中,“魏”姓笔画最多,魏先生的这篇大作自然成了《川渝散文百家》的压卷之作,令我欣喜。

几年前,陪几位远客去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看刘文彩的地主庄园,因去过多次,就请客人自由行后,我便去镇上转悠。无意间,竟发现了一座像模像样的“魏明伦文学馆”。如今尚在人间的各类名人,四处兴建自己的纪念馆似成一种时髦,没想到,“巴蜀鬼才”也赶起了这个时髦来。

也是巧合,就在次日下午,和几位友人在成都一家公园里喝茶时,与魏先生不期而遇,便一起摆起了“龙门阵”来。一摆起来这才知晓,这位如此神奇的“鬼才”,为何就连那张小学文凭都没拿到手,原来竟是因那家境窘迫之故。当年其父不得已,便让年仅9岁的他辍学去学川戏的。因此,魏先生还曾有过一个“九龄童”的艺名呢。这让他在那个偏远的自贡市川剧团里,一干就干了四十多年。魏先生笑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是因他在台上扮演生净末丑,而在台下自修诗词歌赋的结果……

那年的魏先生已年过七五,却依然乌发满头,神清气爽。我就问他,为何那么早早地就建起了自己的文学馆来?他却答非所问道:其实我在省外的影响要比在省内大,在国外的影响要比在国内大,而我身后的价值也会比身前大的。未来的人看我,要比现在的人看我会更加清楚的。一旁的友人打趣道:是否因为如此,你才把儿子取名叫做“魏来”的呢?

魏先生听了,呵呵一笑,笑而未答。

□金科

新闻推荐

病毒性感冒如何防治

□大邑县人民医院但丽娟病毒性感冒由病毒引起,患者会出现鼻塞等诸多不适的症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也较为广泛,在严重的情况...

大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