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教育为“起跑线” 让每个特殊孩子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 大邑县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工作纪实

成都日报 2019-05-08 07:57 大字

融合足球

积极开展“送教上门”和“送康复上门”

海昌极地海洋乐园春游活动

“娃娃终于可以上学了!”提起孩子,大邑县蔡场镇市民李先生感慨万千。因先天性脑瘫导致语言和肢体障碍,原本上学无望的儿子近年来通过大邑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持续不断的送教上门,目前已经到普通小学读四年级。

大邑县董场镇市民王女士有着相同的经历。她的女儿也因为脑瘫无法上学,随着近年来资源中心的送教上门,已经能跟上小学四年级的课程。今年,资源中心通过专业评估,为其制定了一套“融合教育”方案——每周一、二、三在普通学校就读,上午是集体课堂,下午接受资源老师的个别化辅导。周四、五在县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肢体康复和沟通交往等课程的学习。

以上是大邑县推进“融合教育”涌现出来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送教上门,让特殊学生从特殊学校转介到普通学校就读,是大邑县“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也是大邑县着手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随着国家一、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大邑县通过整合政企资源,该县教育局与医疗、卫生、残联等部门形成区域联动,构建起送教上门、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工作机制。

其中,资源中心是该县实施融合教育的“主力军”。资源中心依托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于2012年建立。短短几年时间,该县以资源中心为辐射,与县内普通学校携手建起21间特殊资源教室,并逐步构建起“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融合教育体系。

作为郊县新城,大邑县特殊教育起步较晚,该县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于2010年成立。但从发展上来说,无论融合教育中涌现的典型案例,还是扎实推进的融合教育工作机制,大邑县特殊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外延到内涵的突破性发展。

起步晚、后劲足、发展快,是大邑县特殊教育事业呈现出显著特征。以融合教育为起点,大邑县如何为特殊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在政策保障、理念引领、专业发展等方面,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建立各项保障机制

为特殊教育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借助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发展契机,结合该县发展实际,大邑县从强化地方政策保障出发,全力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2013年,该县建立了副县长为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残联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40万特殊教育专项发展资金,实现了全县特殊学生免费入学。

整合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大邑县积极开展“送教上门”和“送康复上门”,这既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暖心行动。资源中心与县医疗、卫生系统携手,为特殊孩子制定送教上门的康复计划和方案,并为其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家长提供专业康复培训;通过完善督导检查和问责制度,让送教上门形成常态化有效机制,同时创新送教上门模式,借助在线教育等现代科技,推动“送教上门”的创新发展……

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大邑县建立了“资源中心—资源室—行政—资源老师—班级教师—家长—学生”为主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通过课程调整、班级学科融合等方式,提升特殊学生随班就读质量。

此外,以资源中心为辐射引领,大邑县通过“专业督导—骨干引领—榜样示范—融合共进”发展策略,构建一支有保障、有引领、有示范,战斗力和执行力强的特教师资队伍。为保证师资队伍稳定性,该县每年投入30万专项经费,用于全县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的考核奖励;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县特殊教育师资素养培训项目,全面增强和提升全县资源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要持续不断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孩子是发展的,我们要给予他们持续不断的关注。”刘莎是资源中心副主任、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也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县残联兼职副理事长。自特殊学校成立以来,她与大邑特殊教育共成长、同发展。她说,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对每个学生实现动态的管理和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参与者都是这项庞大工程的“细胞”,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这一核心理念,资源中心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打开特殊学生不一样的“视窗”。结合每年的“助残日”“世界自闭症日”,以书画展、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展示特殊孩子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通过校园开放日、宣讲会、体验日等方式加大与普校的合作,推广融合教育理念;开展融合足球、融合轮滑、陶艺制作、融合运动会等普特融合活动,为特殊学生创设普特融合的条件;积极探索适合县域特殊学生终生发展的教育,开展家政培训、种植培训等职能素养培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县域内大龄培智学生转衔课程的尝试与探索》对即将毕业学生的转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

“特殊教育应该是一个通道,要让特殊孩子通向更广阔的天地”。目前,大邑县通过构建全县的融合教育体系,融合教育理念已扎根在大邑教育者的心中,资源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特殊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得到落实,县域内形成了平等、博爱、融合的社会氛围。反映大邑县特殊学生的纪录片《耀耀的一天》《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获得全省金奖。

后记

近年来,大邑教育围绕“1511”综合改革,奋力迈出“优教大邑”的坚实步伐。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通过大邑对融合教育的探索路径,我们看到大邑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的努力,我们触摸到大邑教育的真实温度,听到每个大邑教育工作者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每个孩子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

新闻推荐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车耀先:藏身“努力餐”的统一战线“线长”

新华社成都4月12日电(记者叶含勇侯鸿博)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有一尊车耀先烈士的塑像,高大庄严。车耀先烈士献身革命...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