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全方位管控9人种出5000亩粮田
设置在农田中的环境监测设备
万富旭在操作育秧机
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后台,土地实时卫星图清晰呈现在屏幕上
身着笔挺西装、脚蹬锃亮皮鞋,一路小跑来到办公室,大邑县安仁镇的种植大户万富旭的电话没有断过,俨然“老板”派头的他,嘴里却一直挂念着即将下田的稻秧。
“以前就听说,美国的农民种地不下地,脚上不沾泥,怎么能不沾泥呢?”整了整西装的衣领,万富旭望向窗外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青青麦田,种了一辈子田的他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这几年我们的农业生产也有了黑科技,‘上天入地’全方位管控,合作社5000多亩的粮田,我们9个人就能‘种’,产出3800多万元,这就是数字农业。”
9人如何“种”出5000亩粮田?
数字农业显神通
“上天入地”全方位管控
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一望无际的麦田随风翻起绿色的麦浪,直到消失在远处的天际。放眼远望,空无一人的麦田更显空旷,偶尔有无人机掠过,迅速消失在远方。站在大邑县10万亩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
如此广阔的土地,真的像万富旭介绍,9个人就能完成5000亩大田的生产管理?
“当然不是我们9个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全靠‘天、空、地’全方位数字农业管控。”万富旭说。
“天气预警:未来3天有强降水,不适宜移苗动土!”掏出手机,万富旭刚点开“润地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手机APP,登入旭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账号,天气预警的通知就自动跳出。“还有更厉害的!”点击进入界面,万富旭承包的5000亩土地的实时卫星图清晰呈现在屏幕上,随着距离的拉近,画面不断放大。“你看连菜花的花苞都能清晰可见,这就是‘天’上的监控——卫星遥感。”
滑动着手机屏幕,万富旭巡视着合作社的5000亩土地。“地里如果出现病情、虫害等问题,卫星遥感都能即时传回数据,并通过APP将异常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农户。”点开屏幕上一块闪烁的红线圈出地块,来自卫星监控数据高出平均值,手机APP将杂草过多的信息传递给万富旭。“只需在平台上发布用工需求,就会有附近的闲置劳动力接单,当天村民就能过来除草,就像城里人用网约车一样简单。”润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蓥告诉记者,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多方资源,为种植户全方位提供农资、农机、植保、烘干、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金融、保险、气象等综合服务。
就在埋头通过掌上平台查看5000亩麦田生长情况之时,十几台无人机载着农药从头顶飞过,强劲而有力的机翼掀起一片片麦浪。“这便是‘空’中管控——无人机飞防。”细密的水雾飘扬在空中,缓缓落下停留在叶面上。“雾化点降低,空中飘浮时间更长,能有效降低40%农药使用量,同时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捧起一抔松软的黑土,万富旭轻轻一掰,土块就散开了。
“还有地下监控。”站在田边,随行的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科科长徐文忠向记者指了指一根看似普通的细长桩杆。“一头通天,一头接地,两头都有精密探头,将空气和土壤中的温度、湿度,甚至土壤的盐碱性都能实时传回大邑数字农业监管平台,并及时告知种植户。”徐文忠介绍,园区内密布的“天、空、地”全方位管控是总体投资2609万元,覆盖面积10万亩的大邑县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也是农业农村部批复实施的西南地区唯一的大田种植数字试点项目。“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驱动。”
育秧植保烘干谁来做?
社会化服务贯穿全过程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我家预订400亩川优6203。”“万总,给我育500亩宜香2115……”就在记者采访之际,万富旭的电话不断响起。还有半个多月就要育秧插苗,周边上安、三岔、苏家、苏场镇的专合社已经开始为春耕插秧做准备。一一记下周边专合社的育秧需求,万富旭还惦记着自家的5000亩地收麦整田,打电话给苏场镇的康伟农机合作社,预订小麦收购和水稻插秧。
黄灿灿的油菜花田与青青麦芒交相辉映,给大地织出一条五彩斑斓的地毯。连片规划、连片提升、集中发展,在大邑县10万余亩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内,覆盖上安、安仁等5个乡镇的21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承载着高达90%的土地规模经营,谁来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大而全的专合社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只有资源整合利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回忆起几年前,土地大量流转承包时,单个专合社通常承担从育秧到植保,再到最后的烘干收购储存,全产业链的“抓全”乱象,万富旭记忆深刻。“会育秧的人不懂农机,懂农机的人又不会农药,一手抓全,全部弄来反起了。”
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全行业发展。园区探索了“园区指挥部+产业协会+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展机制,形成以育秧、农机、植保、烘干仓储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40个。“现在大家术业有专攻,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整合生产资源,整体降低生产成本。”
装营养土、填秧苗种子、表层再覆土……伴随着轰鸣的育秧机流水作业,一分钟不到,一盘标准的秧盘被送入暗化室,再过5天,万富旭的专合社为周边场镇专合社培育的一万亩秧苗就将下地培养。而万富旭的专合社还能为周边提供2万亩粮食烘干服务。
“不仅有社会服务的专合社,还有专家大院的技术指导。”万富旭告诉记者,为了给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大邑县还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开展院地合作,请来30多名农业专家“把脉问诊”。“去年,我们合作社9个人在5000多亩土地中,创造了3800万元的产值,生产了950万斤粮食,谁说农业不挣钱?我们要做令人羡慕的新型农民!”
本报记者 李萌 陈泳 文/图
新闻推荐
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个行业、净化一片市场“春雷”惊处有余音 严查仍在进行
金堂积极开展打击假酒专项执法行动突击检查小食品店食品安全针对发现问题,督促餐饮单位落实整改对药房药店进行检查,保障市...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