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邑血旺 亲近乡村的鲜美滋味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2-15 06:04 大字

舌尖上的山川风味

□朱晓剑

在川西平原上分布着许多民间美食,它们家常,口味独特,令人着迷。在川西平原行走,相遇这样的美食,就是一种幸运。血旺是一道以鸭血为原料的菜品,其色泽诱人,让人大有食欲。

有经验的老师傅说:“血旺好吃的秘决有三点:首先,兑血旺时加入清水、鸡蛋,可提鲜、致嫩;其次,煮血旺时加入自制香料水,去腥入味;第三,走菜时浇入了自制油辣椒和豆瓣油,成菜格外香浓。”成都人眼里的血旺,不只是美食,传说还有洗肺抗雾霾的功效。

考证血旺的前世今生,也许我们就能读懂,这道美食为何会在成都人的餐桌上呈现,完成从民间美食到餐馆的华丽转身。

新场镇大邑血旺的发源地

在大邑,必吃的一道饮食是血旺。此地的血旺是鸭血做成的,口感鲜嫩,不少人为一啖血旺,专门从成都驱车到大邑。大邑最出名的血旺是在新场古镇,“周血旺”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以血旺为招牌的店。

新场古镇的血旺店,硬件依然是苍蝇馆子级别的。“在这种环境中,才能体味出血旺的特色,如果店面修饰过度了,就显示不出民间美食的质朴。在场镇上,馆子的风格都是这样的,不一定豪华,但味道一定够好。让人吃了还想来。”一店家这样说。就是这样的食店,让人印象深刻,不经意间有一道美食出来,让人惊艳。

新场的血旺最早源于何时,已无史料予以佐证。旧时,鸭血就像夫妻肺片一样,没有多少人食用,有一次乡人偶然做出了血旺,做法虽然简单,也不像今天这般有亮点,但味道独特,吃过难忘,于是,在新场吃过血旺的人多了,渐渐地也成为了一道美食。如今将新场称之为血旺的发源地,似乎也很恰当。这是因为大邑早有饲养鸭子的传统,给大邑人吃血旺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收藏家左志丹曾从大邑一农民家猪圈里发现一块“放鸭图”汉砖,图上表现的是几个老头拿着竹竿赶着鸭子下河的情景。这块汉砖的画面中,左边三人手拿竹竿,形态各异,有弯腰持竿的,有双手举竿的,有单手持竿的,形象生动有趣。中间一人双手高举竹竿,作赶鸭状。池中鸭群排列组合疏密有致,形态生动有变化。右下有两人正在辛勤劳作,一人屈膝跪坐在地,另一人弯腰做铲物状。旁边一人手持竹竿做观望状。反映了四川东汉时期老百姓养鸭的生动场景。这也是大邑县养鸭最早的记录了。

新场古镇的血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地流行的民间饮食,也跟其悠久的养鸭历史有着极深的渊源。

味道好食客边吃边说“太巴适”

大邑人对血旺的喜爱程度,是不亚于成都人吃回锅肉的。这跟大邑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血旺因其价格低廉,又能下饭,广受消费者喜爱,是劳苦大众的家常菜之一。考察血旺的做法,花样并不太多,却总能惹得食客边吃边感叹:“味道太巴适了。”有几次,我到新场参加读书活动,吃饭时总不忘点一份肥肠血旺。这道菜受欢迎的程度极高,总是最先被吃完。有时一份不够,还要再加一份,这不仅是吃到美味的感觉,我想,更多的是食客通过这道菜与乡村多了一份亲近。

典型的大邑风味要数肥肠血旺,肥肠切成细条,用豆芽铺底,再加上新鲜血旺,入口细嫩,麻辣够味,是大邑血旺的招牌菜。有此一份,再配上煮好切好的肥肠、心肺等,凉拌几样菜,炒一两样时蔬,就是很好的一桌乡村菜。这类食材皆来自于乡土,故贴近食物的本味。

还有一种叫素血旺,顾名思义,此血旺的做法更多的是还原血旺的本味。少了花哨的佐料,却多了原来的滋味,更考验血旺的新鲜程度。

由于吃血旺风行一时,曾一度导致市场血旺供不应求,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用牛血旺替代鸭血旺和猪血旺的情况,一时令食客难以分辨其中的真伪。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成都及时出台了血旺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这类政策的出台,对于喜好血旺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我们吃到放心的血旺。

路线图古镇上那些血旺店

在大邑安仁古镇,有一家叫 “刘血旺”的店。此店已经营了四代。“刘血旺”起源于民国年间,其秘诀很简单,就是货真价实料新鲜。“血要新鲜,早上3点起来,5点去屠宰场接血,拿回来加水加盐,凝固了用大铁锅煮熟,舀到盛有米汤的另一口铁锅里小火煮。肥肠、心肺、卤肉,都是自家起的底料卤制,配方是安仁老中医审核过的,加了清热去火的中药。香料都是药材公司买的,没有歪货。花椒只选择汉源花椒,海椒是本地产的朝天椒加二荆条,加本地产的纯菜籽油制成红油。”老板介绍道。

而新场的“周血旺”,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间。当时周启成开铺卖血旺,是新场区域独一的血旺店肆,后经丰都县血旺大家马赢全传艺,“周血旺”一时名声大震,成为大邑新场区域的名小吃。民国初年,由周茂清担当小店经营。“周血旺”的名气大,招牌却不甚显眼,现在开了两家店。老店位置偏,低矮的老房子门前,架起柴灶,血旺在锅里冒着热气,锅里还烫着一盆熟油辣子。我的朋友吴志维说,名气大,生意好,老板就要任性一些。你来吃血旺,还得自己动手盛饭端菜。周血旺的麻油鸭子也久负盛名。要吃?请你自己去门口排队。鸭子在油锅里烫热,切好后给你配一碗麻油蘸酱,自己端走。再挑剔的食客到此,也乖乖地入乡随俗。

“庹血旺”是王泗镇的美食,这里的血旺是猪血旺。虽然店面不大,但生意火爆,是周血旺的徒弟所开,味道颇有独到之处。老板说,只要盐和水的比例拿捏得好,就能做出好的血旺。这看似简单的手艺,却充满了更多的乡村气息。一当地朋友说:“王泗、新场一带靠近山区,屠宰的猪通常比平坝地区的更肥,产出的猪血口味也更适合食客的口味。”这也是血旺火爆的原因之一了。

吃血旺与乡村多了一份亲近

大邑县的血旺之所以出名,首先是味道好,这对于尝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其二就是靠食材取胜了。坐在有些低矮的房子里,地面不甚整洁,就连煮着血旺的大锅也显得土气,这就是接地气的饮食吧。它虽不高贵,却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吃的幸福。所以,看到众人就着血旺大快朵颐,那种感觉就让人想起曾经的乡村生活的场景。这场景是亲切的,也是有味的。

如今在外地,冒血旺也成了一道颇受欢迎的川菜。血旺登堂入室,成为餐馆的畅销菜品,不啻为一种华丽转身。然而,这样的血旺却总会给人一种错觉,并没有大邑的血旺口感好。抛开心理暗示的作用外,还在于我们更愿意相信,血旺这种食物,还是在它的家乡,味道更亲切地道。

新闻推荐

大邑食品经营户接受警示教育

本报讯(大邑宣记者郝飞)昨(29)日,记者从大邑县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公开审理了一起涉食品安全的刑事案件,县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及50余名食品生产经营户参加旁听,并接受普法教育。据悉,该案...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