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之爱 扬师之道 铸就特殊孩子的精神乐园 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节特别报道
张瑞老师与学生表演舞蹈大邑特教老师在残疾儿童书画展现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陈苹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王金萍老师的课堂现场
当清晨第一抹阳光,洒向大邑县晋原镇的一所寂静校园,“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大邑特校”)这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是一所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全寄宿制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在这里,生活着一群折翼的天使,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他们生活受障,甚至无法自理,命运或许对他们不公,但,他们并未哀伤,也从不颓废。他们幸福的生活,勇敢地向前,追逐属于他们的蓝天。因为,在这温暖如春的大地上,有群守护着他们的美丽天使。
他们是一群平凡普通的教师,却又伟大而与众不同。他们从事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感知这个世界最真挚的幸福。同为教师,他们付出的,是百倍的细心、耐心与爱心……收获的,是更多的依赖、尊重与感动。是他们的爱,打开了特殊儿童的多彩世界,是他们用心,让特殊的生命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在大邑这方温暖厚实的土地上,他们用人性光辉,谱写出感人至深的育人篇章!
师德之魂
撑起特殊教育的一片蓝天
今年54岁的陈苹,是大邑特殊学校资深教师,多次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教师、县优秀教师。38年扎根教学一线,她早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而这些特殊学校的学生就是她的孩子。
教孩子吃饭,带孩子上厕所,帮学生换洗衣服……在从事特殊教育的几十年来,她不仅承担着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的起居生活。因为患有严重的银屑病,她四季都只能穿着长袖衣服,即使在挥汗如雨的夏天,她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从未因为自己的病情而耽误工作。
“对工作用心,对学生有爱心”,这是大邑特殊学校的老师们对陈苹的一致评价。在学校年轻教师的心中,她是师德标兵、教学模范;在家长的心中,她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在孩子的心中,她是最愿意一块儿玩耍、最喜欢的“陈嬢嬢”;在学校校长的心中,她不仅彰显了特殊教师的良好师德,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大邑特殊学校办学精神。
“对待特殊的孩子,爱心、耐心、用心、细心这“四心”比任何技巧都高明。”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在“一切为了特殊孩子”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凝练出“四心(爱心、耐心、用心、细心)+专业”的办学精神。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有爱无碍,阳光校园”的办学理念,践行“让生活走进教育,让教育改变生活”的教育观,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康复,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实际上,在蜀之望县这片民风淳朴的教育热土上,大邑教育人一直以“学有良教”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为目标,在大邑县教育局“1511”教育综合改革的思想引领下,大邑县以队伍建设为大邑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努力做好“强师德、铸师魂,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思想引领,提升大邑县教师队伍自我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争做新时代的“四有教师”。
师道之魄
开启特殊孩子的多彩世界
2013年,张瑞第一次踏进了特殊学校的校园,在这之前,就读音乐专业的她,从没有接触过特殊儿童,刚踏进校园时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四年过去了,她已经与学校的孩子们融成一片,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之一。
“因为一些刻板印象,我以为这里的气氛是悲情的、伤感的,但是没有想到这里的学生是那么的快乐,笑容是那么的纯真”。张瑞是大邑特校的专职音乐老师,初到学校,她有些不适应,因为教这里的孩子每学动作,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随着她跟这些孩子的日益接触,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其实有很多潜力亟待发掘。
作为学校的德育处副主任,她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动物园、熊猫基地开展亲子游园;策划学生的毕业旅行……张瑞发现,在特殊学校,校园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基于“生活处处都是课堂”的教育理念,大邑特校秉承“融合”教育理念,着力构建生活化课堂,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教学。
除了注重为学生搭建平台,让特殊儿童更多的参与集体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学校还注重强化学生的艺术课程,加大绘画、手工、舞蹈等课时比例,挖掘学生潜能……大邑特校扎实的开展各种活动,为孩子们收获自信,也为学校赢得了更多的荣誉。学生美工作品参加全市残疾人艺术节获奖,学校承办的“寻找最美残疾人故事文艺晚会”在大邑电视台成功演出;去年11月,学校自编师生节目《重生》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获金奖;举办残疾儿童书画展,展出学生书法手工作品。近年来,学校还荣获了“成都市劳模集体”称号“成都市巾帼文明岗”“身边榜样、大邑力量”称号,近期又被大邑县教育局、大邑县妇联推荐参与“四川省巾帼文明岗”的评选。
师者之技
谱写特殊教育的时代强音
提起王金萍,大邑特校的老师们赞不绝口。2009年她从学校毕业后,来到了大邑从事特殊教育事业。8年的时间,让她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并多次被评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大邑县优秀教师。
基于“让生活走进教育,让教育改变生活”办学宗旨,以王金萍为代表的大邑特校的老师们,致力于以“生活课堂”为主的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学校已经构建起以学生掌握生活技能为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四大板块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根据学生特长、兴趣、年龄和能力程度,形成了以学生缺陷补偿、潜能开发为主的特色课程。
勇于探索的大邑特校老师们,并未就此止步。基于学生的差异化教学的实践,大邑特校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改革。大邑特校校长表示,近两年来,学校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进行着改革,经过长期的教学构想与实践,学校实施的“单元主题教学”兼顾了多元智能发展的理论,关注学科与学科、内容与内容的整合,避免了学生所学知识的零散。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单元主题教学”赋予了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每个单元的教学都结合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注重差异、分层教学,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做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师者之仁
点燃特殊孩子的灿烂明天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特殊学校,学生毕业后的转衔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和家长们的难题。学校近两年来毕业学生26人,即将毕业学生12人。据调查,这些毕业的孩子大多回归家庭,再次与社会隔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困难,重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此,培智学生转衔课程的尝试与探索便列为大邑特校近两年首要的改革创新工作。
召开适龄学生家长专题会,征询学生家长意见,聘请特教专家针对开设的转衔技能培训课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经验、立足实际,大邑特校在采用原班+走班、一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特需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转衔学生开设劳动技术培训课程。借助校外资源,每周轮流为转衔学生开设了汽车美容课程和中药材分拣培训课程。
通过教学实践,大邑特校的孩子们在各种技能培训课堂中发挥了特长,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一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大部分学生也能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任务。在去年9月份开学,学校还专门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职业教育转衔班,目前学生10名。转衔班学生的教学形式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课堂教学为辅。每周除了少量生活语文、数学课外,大多数时间由老师带领到洗车场、快餐馆、门卫室、学校食堂、宿舍楼、后勤保洁进行实训。
此外,作为大邑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秉承“一切为了特殊孩子”的理念,大邑特校还承担了全县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巡回指导工作,不断探索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机制,推进融合教育。在大邑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与县残联共建“残疾儿童康复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康复的指导与服务。大邑特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特殊教育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带领特教人,不断实践改革,努力让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构建更合适的送教模式,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后记
“生命是完善自我的过程,在提升自我、奉献他人中赋予生命的意义”。实地探访大邑特校时,学校负责人刘莎校长表示,作为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她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她将和全校教师一道,以自己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陪伴着大邑特校在实践中不断前行。大邑特校人身上体现出的仁爱与奉献,更是诠释出大邑教育人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步伐!谢函颖/文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闫新宇)8月26日,以“绿色科技智造未来”为主题的“创业天府菁蓉汇·大邑县”绿色智造专场活动在大邑举行。本次活动中,大邑23个重量级投资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126亿元。本次活动中...
大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