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终点的征程
黄板物理防虫保证蔬菜安全。
—四川省“双安双创”纪实(上)
□杨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2年,四川省率先探索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2015年,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征程,历经五年磨砺,目前成果喜人:四川省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6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92个;2016年,四川省种植业、畜禽、水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9.5%、99.6%、99.9%,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标准从严净化“第一车间”
近日欧盟发布公告,四川省四川泡菜、纳溪特早茶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列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 “100+100”中方地理标志产品公示清单,公示期2个月。
欧盟对农产品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四川省能取得这样的突破,得益于四川省这五年来牢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特点和治理规律,从全面动员向重基础、抓制度上转变,持续纵深推进质量安全监管。
农产品生产是食品的“第一车间”,为切实净化“第一车间”,四川省完善标准体系,立项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81项,审定通过47项,完成复审891项,及时解决了四川省农业地方标准交叉、重复、矛盾、老化等问题,并在成都市大邑县、绵阳市安州区试点,着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
四川省还将创建县纳入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范围,以邛崃循环农业模式为典型,基层推行循环农业,加强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综合利用。主要生产主体推广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健康养殖等技术,严格执行农药(兽药)安全间隔(休药)期规定,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为切实保证 “守土有责”,四川省坚持监管措施从严,体系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机制建设,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监管示范县推行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主要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实施质量安全常态监测。建立健全巡回检查、检打联动、监管协作、信息发布、产地准出、市场准入、问题约谈、举报奖励、责任追究、诚信建设等制度机制。
经过几年建设,有效调动基层政府能动性,成功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主导转变。省级专项资金向创建县倾斜,对考核合格的创建县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每县奖励100万元。
智慧监管追溯管理完善
推进监管信息化,是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的必然要求。四川省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智能手机等,创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度融合,打通监管链条,用信息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2011年以来,先后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动物及动物卫生监管、网格化移动监管、检验检测协作等业务系统,确保监管有手段、服务有平台。全省有135个县(市、区)建立追溯管理平台,21个市(州)、15个县(市、区)部署并运行检验检测协作系统,成都、广元等地试点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建设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电子联网出证点4519个,配备原始数据采集识读终端2万余个。
四川省以 “互联网+”为支撑,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包括部门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三大信息平台;全省有2514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省级追溯平台,使用追溯码2.2亿张,接受消费者查询343多万人次;示范县均建有追溯平台,并与省级追溯平台对接。在智慧动检系统,由 “一个中心(智慧动监指挥中心)、两个平台 (信息平台和政务云平台)、五大体系(动物标识物联网、屠宰场实时监管、猪肉产品质量追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控和动物卫生网格化监管)”构成,通过把控“三个环节”,构筑“十道关口”,促进畜产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去向可查。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将辖区划分为属地网格和基础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监管格局,利用手机APP实时调度、指挥、督查,实现监管履责阵地化、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评价实时化、监管调度一体化,试点区域重点监管对象巡查率由每月20%左右上升至60%以上。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杨月梅“你看,这4个水塘里养鱼,水塘旁还能种果树、绿色蔬菜。”5月5日,恰逢大雨,船山区老池乡芋禾村金泰种植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者夏振文正查看承包的4个水塘的暗渠。距水塘不远,薄膜...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