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田间秸秆 月入近万元秸秆禁烧季,成都职业收秆人“走红”
秸秆禁烧季,成都职业收秆人“走红”
15日,周伙明送秸秆到回收点。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力摄影报道)春夏交替,又到成都平原油菜与小麦收割的时节。今年5月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联合成都市农委,前往各地的田间地头查看的秸秆禁烧情况。随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普及,成都已不见烟熏火燎的场景。与之对应的是,则是秸秆喂牛、秸秆堆肥、秸秆种蘑菇等综合利用产业的蓬勃发展。此外,更有一批当地人从秸秆“焚烧”变为“抢收”,驾车四处抢收秸秆,一个月可收入近万元。
5月15日上午11点,成都大邑菜场镇一菇类生产公司,49岁的周伙明驾着一辆机动三轮,满载一车刚从田间拉来的秸秆,下货、称重、记账十分熟悉。每年的大春、小春季节,都是周伙明最忙的时间,“农作物收成了,田间地头就有秸秆可以收了。”
2012年,在秸秆综合利用的大背景下,这家菇类生产公司正式成立。“我们通过收购农作物秸秆为基料,来发酵生产有机蘑菇。”该公司负责人刘先生介绍,成都平原每年的秸秆量大,且地方的秸秆综合利用补助高,“公司每年能消耗2万5千吨左右秸秆,通过发酵后生产蘑菇,之后再将生产余料卖出,回到田间成为土壤的天然肥料。”
也是从那时起,秸秆综合利用公司周边很快兴起一批职业的收秆人,周伙明便是其中一员。“每年收割时节,就驾车去田间收秸秆。”周伙明说,田间的秸秆一般不用钱,直接装车就能带走,“然后送到这些公司,一车能卖170多元。”
同时,他算了笔账,每趟除去油费及聘请装运工的费用,一车能赚100多元,一般在收割的忙季做一个月左右,纯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现在这周围,都已经有100多人在坐这个了。”
当天下午,记者联同成都市农委工作人员,前往大邑、邛崃等地进行检查,均为发现有秸秆焚烧痕迹。对此,成都市农委工作人员表示,成都对露天焚烧秸秆行为一直是“零容忍”,随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深入落实,成都今年还未发现秸秆焚烧的情况,“更多的则是选择综合利用,例如秸秆产菇、秸秆喂牛、秸秆深耕还田等。”
新闻推荐
4月成都空气质量如何? PM2.5浓度 较去年同期下降49.2%
昨日,市环保局发布“成都市4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4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PM10、PM2.5浓度月均值分别下降36.2%、49.2%,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3.3个百分点...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