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准公益性融资贷款给农业项目送来及时雨

四川日报 2015-07-13 08:31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彧希

拿到200万元贷款的第二天,成都市大邑县鸣镇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洪就把这笔资金全数花了出去。在秸秆集中收购季节降下的这场“及时雨”,让合作社紧绷的资金链得以缓解。

200万元贷款,全称叫做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准公益性融资贷款。7月8日,第三批申请该项贷款的7家企业名单,放在了成都市农委产业和金融处处长殷小伟的办公桌上。而在此前的两个月内,已有两批7家企业拿到了共计1030万元的贷款。

给农业项目贴上“准公益性”的标签,从而走上融资贷款的“快车道”,这在全省尚属首创。

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买难卖难”

刘洪用“艰辛”二字来形容这几年的融资过程,“贷不到款,对我们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很多农业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症结就在于此。”鸣镇蘑菇专合社开展室内恒温蘑菇种植,需要大量的秸秆作为培养料,每到收割季节,刘洪的心就悬了起来。“每年合作社收购的秸秆在2.5万吨左右,共需资金2000多万元,其中70%以上都集中在小春收割这短短数十天里。”刘洪说,收购资金的特殊性在于,必须给农民“现过现”,“哪个农民会认你的白条?”

没有像样的抵押物,从银行贷款的路子几乎被堵死。无奈之下,合作社每年都会八方“找钱”,从第三方机构借款,成本高得令人咋舌。

刘洪所遭遇的尴尬,绝不是个例。在农业领域、尤其是农业流通领域的资金缺乏,是“买难”、“卖难”的症结所在。“此次推出的准公益性贷款,主要就是流动资金贷款。”殷小伟说。每年全市的准公益性农业项目专项资金总额为5000万元,采取专户的方式进行管理。去年底,该项贷款政策推出时,一下子就吸引了数十家农业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负责人前来倾听政策解读。“这下好了。”崇州白头镇三洞村农业职业经理人赵红,再也不用为申请贷款的抵押物发愁。

“准公益性”成为项目入围红线

在今年第一、二批准公益性贷款项目清单上,最后一栏都清晰地注明项目的“准公益性特点”。“比如崇州市心连心养殖专业合作社,其项目涉及扶贫村脱贫;鸣镇蘑菇种植专合社,涉及秸秆收购的循环经济。”殷小伟说。

“准公益性”,成为项目入围的一条红线。正因为如此,申请贷款有着非常严格的操作流程。”殷小伟说,要申报成功,必须经过初审、联审、复审、专家评审、尽职调查等多个环节。在上一轮的审核过程中,就有两家农业企业因为能够比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而被“拒签”。

但刘洪觉得,这样的流程太长了点。“有些商业银行批贷款只要几个工作日,能否加快一点?”对此殷小伟表示,正在研究贷款“适时启动”的新模式,“比如9、10月份的大宗农产品收购资金,现在就先把流程走完,到时候再放款,既保障了资金到位的时间,也能保证资金安全。”

拿到贷款的刘洪和赵红,被清楚告知了“违约”的严重后果。“贷款资金,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殷小伟说,贷款应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而企业一旦出现逾期偿还或拒还贷款的现象,将被记入成都信用信息系统“黑名单”,5年内取消其享受各级评优及财政扶持项目的资格。

不过,这项政策刚刚推出半年,很多环节都在摸索之中。“相比于我们2000万元的收购资金,200万元贷款是不是太少了些?”刘洪希望,贷款力度能够再大些。

“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有可能将总规模继续放大,单个企业的额度有所提高。”殷小伟说。

新闻推荐

新闻即时贴

绵阳推行标准化服务本报讯(记者张雨)近日,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质监局窗口着力打造“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水平,制定了“标准化服务”。具体做法为:树立优良作风。该窗口倡导“从...

大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