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来了“吃”建渣的“大肚汉”
这段时间,成都市大邑县斜源镇的居民们开了“眼界”,他们第一次见到,旧房子拆出来的烂砖头、破瓦片,还能马上再用来修房子。
斜源镇正在进行场镇改造,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拆旧面积约8万平方米,重建面积约12万平方米,既有大量“原料”可用,又有大量建材需求。这也成为成都市将首个“零排放”建渣处理示范项目落地于此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刘莉
石头钢筋分类再生
4月3日,记者来到斜源镇,场镇拆旧已进入尾声,到处可见遗留下来的“垃圾”——混合着钢筋、水泥、砖头的建渣。
循着“呜呜”的机器声,记者来到距镇政府不远的一个施工现场,三个“大家伙”开足马力:一台挖掘机不断地将建渣铲起来,倒进破碎机的“大嘴巴”,然后破碎机在肚子里对“吃进”的建渣进行“消化”,紧接着这些被破碎的东西传送到筛分机里,根据大小分好类,沿着三道出料口被“吐出来”。“破碎机每小时可以破碎250吨建渣,筛分机每小时可以分拣500吨。”负责这个项目的四川润龙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永伟说,这次斜源镇改造产生的建渣预计总共3万立方米,这两台机器全负荷运转的话,一周就能处理完成。
吐故纳新变废为宝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出料口“吐”出来的分为几种规格,直径分别为20—31.5mm、5—19mm,以及为沙状的5mm以下。
刘永伟称,根据规格的不同,这些再生骨料可以直接用于建筑,比如铺设道路基层,也可以作为主要原料或配料,再生产出砖块、砂浆、低标号的混凝土等。
他表示,建渣的再利用率非常高,达到95%以上,十分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成都每年产生5000万吨建筑垃圾,再生后预计减少的碳排放量,按照上海碳交易所的评估,价值超过30亿。
当地的居民也有疑惑:这废物变成的材料,能达标吗?“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被写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并且出台了对于再生骨料、再生材料产品的国家标准,如表观密度、微粉含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等。”刘永伟认为,有了国标,就可以通过严格检测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让施工方和群众更加放心。
在欧洲,90%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被用于修路。从2009年起,该公司已在老成渝路、武侯大道改造等项目中,现场破碎建渣用于道路基层回填。
再生产业迎来新机遇
既然建筑垃圾再生这项产业好处多,为何迟迟不能推广?
刘永伟坦言,头几年亏本,市场认可度并不高。首先投入成本高,公司花了770万欧元从芬兰进口移动式破碎机,“碎石要卖到每立方35元,才能维持成本。”
几年前,成都市场上新的碎石每立方30多元,刘永伟的产品没有优势。而目前,市场上碎石卖到了每立方80元左右,这种利用建渣生产的售价为50元左右。
斜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这次改造,整个场镇的拆旧面积约8万平方米,重建面积有12万平方米,总体下来,成本会降低许多。”
此外,拉出建筑垃圾和拉进新石材,一来一去,运输费用就是笔不小的开支。而刘永伟他们不收取垃圾处理费,只需将产品返销给对方,一桩皆大欢喜的生意,何乐而不为呢。
该公司希望在成都市三环外获得一些土地,建设固定场所的处理厂,粉尘、气味等将处理得更好。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绿色建筑行动工作,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就是为了给下一步工作积累经验,为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泽文文/图告别散居农房,住进集中规划建设的新型小楼——这种被称为“农民洗脚上楼”的集中居住模式,是许多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洗脚上楼,农民是否...
大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