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啥时候来我这儿?
人才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制约瓶颈——
□张立峰 本报记者 张彧希
大邑县鸣镇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行政管理人员罗茜近来有些郁闷。公司花大力气招聘来的技术员“跑了”,从入职到离开不过短短3个月时间。“我们这里太偏僻,他觉得没有发展前途。”
同样为人才问题发愁的还有彭州三界丰碑蔬菜产销合作社负责人钟光辉,“合作社最缺的就是人才,高层次人才啥时候才能到我这里来?”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全市的农民合作社已经发展到3418家,社员达44.8万户。而另一个数字是,2011年成都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44.79万人,仅占农业人口总量的9.79%。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失衡、分布不均、工作基础薄弱和改革创新力度不强等问题突出。
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人才瓶颈,如何突破?
合作社什么人才都缺
刚刚到任的时候,彭州三界丰碑蔬菜产销合作社经理杨云吃了一惊。“有600多户社员的合作社,财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章程形同虚设,日常生产技术管理混乱。”杨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员。而更令他吃惊的是,农民对此好像不当回事。
这样的尴尬,成都蒲柑果业联合社理事长陈维君早就深有体会。“农民不懂生产技术,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我们除了挨家挨户手把手地教,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合作社现在什么人才都缺。”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农民合作组织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生产、消费、供应、销售、信贷、保险等各个领域,在成都市3400余家农民合作社中,人才匮乏及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能把生产、销售搞好就不错了,你问问社员,有几个知道信贷、保险是啥玩意。”一位合作社的理事长说。
多渠道引进人才
丰碑合作社缺人才、杨云缺一个施展才干的天地,2010年,双方“一拍即合”。
学经济学出身的大学生杨云,之前在一家国企和一家农业公司有8年的工作经验。他的“入伙”,正好给合作社带来了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经验等“稀缺”资源。
到合作社之后,杨云开始“立规矩”。“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会议流程,都进行了规范化。”在合作社,杨云分管内务管理、品牌建设、营销策划等。现在,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通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级、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定价销售方式,实施品牌战略。
和钟光辉一样着急的陈维君,尝试探索了另一条不同的引才之路——尝试引进大学生。
早在2004年,陈维君就找到了蒲江县委,请求“支援”。经过仔细研究,蒲江县委决定,给陈维君分来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罗建亮。参照“一村一大”的标准,县财政每月给予这名大学生生活补贴,合作社则每月支付其300元的补助。
小罗来了之后所做的两件事,让陈维君印象深刻。“农民不识字,他就给我们弄好了手机语音短信,传递信息、交流技术,不用次次跑田间地头。”陈维君说,以前卖柑橘,必须一趟趟跑市场、谈价格,但小罗引导大家使用网络,销售信息的发布、销售价格的调整,只需在办公室上网就能“搞定”。
从2009年起,每年到合作社的大学生志愿者增加到了两名。“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
留不住的大学生们
然而,陈维君最终没有留住罗建亮。在合作社呆了4年之后,他最终选择离开创业,如今已经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老总。“留不住人啊。”陈维君感叹,由于没有经费支撑,来合作社的大学生大多是“友情客串”,多年来,在这里工作的大学生多数只能呆两三年。“合作社只是一个民办机构,缺乏稳定性,怎么跟别的招聘企业竞争?外来人才进来之后,大家又是否能和睦共事?”杨云同时表示,农民的一些观念亟待改变。“不少农户就认为,坐办公室的,凭啥比种田的工资高。”
一边是合作社的犹豫不决,另一边是大学生的踌躇不前。
记者向10名本科应届毕业生做了一个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不愿去基层,即便愿意去,也有“待遇不能太差、工作期限最多五年、调上来后要有更好的岗位”等附加条件。
事实上,早有专家呼吁,应鼓励大中专学生到合作社实习或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扩大选派到乡镇、村任“乡官、村官”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社任职作贡献,视为同等锻炼履历。“人才来合作社,我们大力欢迎,但期盼相关部门能早日出台一些补贴政策。”陈维君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常雄飞)由著名导演花箐执导,林江国、吴其江等主演,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星空影视出品的战争史诗巨制《壮士出川》将于2014年1月1日登陆四川卫视。12月30日,该剧的开播仪式在位于成都大邑县...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