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管齐下 管住“这把火”
禁烧责任书、秸秆打捆机、秸秆育苗钵——
□本报记者 张彧希
5月3日,成都市农委秸秆禁烧暗访督察组一行再次悄然深入崇州、大邑、新津、双流等区(市)县。
类似的突击暗访,已是第三次。截至目前,暗访组未在成都范围内发现秸秆焚烧现象。
成都一直是四川禁烧工作的“核心地带”。为确保烟雾不再“迷城”,成都正多管齐下,寻找秸秆“不烧之路”。
4571份禁烧责任书 管住源头
夜幕降临,崇州市隆兴镇青桥村村民李群珍一家正在收割最后一亩小麦。“不得烧,烧秸秆要罚款200元。”
田边道路上,不时有流动广播车开过,反复播放禁烧公告。“不烧秸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隆兴镇副镇长黄建说,。
尽管如此,手上的工作丝毫不敢放松。4月中旬开始,村里的广播响起来、宣传车开起来;镇上组织了5个巡查组,300多人昼夜开展巡查,每个村都由一个挂村镇领导负责。
在镇政府一间办公室里,黄建搬出4571份禁烧责任书。“每个农户都要签字,承诺不露天焚烧秸秆。”
在大邑县韩场镇五合村,村支书严水洪在摩托车上绑上一面“禁烧”的小旗四处巡查。“一天要走100公里。”
在邛崃,每个村都聘请了秸秆禁烧巡防员、每个地块都实行24小时防控,形成全覆盖禁烧监控体系。
收割机+打捆机 节省劳力
收割机轰隆隆开过,“吐”出被粉碎成短截的秸秆,直接实现还田。“这种新型收割机割下秸秆,留下的茬一般20—30厘米。”成都市农委农建处处长殷小伟说,农业机具每年都在改进。
今年,崇州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走道式”秸秆还田、田边地角就近堆沤还田等技术,建立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利用示范片23个,面积达2万亩。
秸秆机械打捆机的应用更是大大节省了劳力和时间。记者在大邑县董场镇的田间看到,机车驶过,在田里留下一捆捆整齐的秸秆“长方体”。
据了解,秸秆打捆机可根据秸秆收运企业的需要,按照每捆200公斤等不同需求,快速把田里秸秆收集起来。
今年,成都还将建立秸秆禁烧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对秸秆焚烧监测的反应时间和地理信息精度。
种蘑菇、做花盆 找准出路
5月8日,大邑县董场镇村民周玉强拉着满满一车秸秆,再次来到一家蘑菇专业合作社门前,“每吨秸秆能卖750元,每天要拉三四车。”
像他这样的秸秆收购户还很多。而在蘑菇专业合作社的菇房里,一片片雪白蘑菇正在秸秆制作的有机肥料上生长。
为了扶持这些能够消化秸秆的企业,当地政府部门还将以每吨120元的价格,对其进行财政补贴。目前大邑的三家相关企业就能收购全县一半以上的秸秆。
今年,成都各区(市)县都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主要开展秸秆作食用菌基料、作肥料、作工业原料及固化等新技术的应用。
在董场镇川王村示范田里,一排“土质花盆”引人注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用秸秆与集成新材料液压制成的这种秸秆育苗钵,不仅可作容器,还可当作肥料自行降解,目前已在简阳、金堂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春华8月9日中午1点过,成都市大邑县苏家镇,杨秀全大姐搬进了梓潼苑小区的新家,她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来:“自来水水压足、水量大,不愁没水用了。”当天下午3点过,苏家镇香林村二组的杜...
大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