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四川法制报 2022-02-11 00:34 大字

近年来,崇州市法院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专业+便民”司法职能,以隆兴人民法庭专审全市家事案件、涉少刑事案件,打造“亲情融合”家事审判方式和“校院家”协同守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模式,搭建“豌豆荚·杨婷工作室”平台,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质化。2021年,隆兴人民法庭获评成都法院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创新机制激发特色审判新动能

崇州市法院把握家事纠纷特殊性,精选3名骨干员额法官成立家事审判团队,实行刑事、民事“二审合一”,采取修复、纠问与诉辩相结合的庭审方式,实现少年家事类案件专门审、优质审。贯彻未成年人权益特殊保护、优先保护原则,“零容忍”从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同时,从法理、情理角度入手,建立涉少案件、“三养”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深化家事审判衍生案件治理,近三年审理的家事案件进入执行的仅为10%左右。强化引导和说服教育,向被执行人传达和睦有序的家庭理念,让“清官也能断好家务事”。

在刘某与刘某彬抚养费纠纷案中,刘某系未成年人,其父刘某彬、其母李某彬均系残疾人,考虑到此种特殊情况,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呵护其健康成长,崇州市法院联系崇州市民政局指定刘某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为其提供临时监护,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进行诉讼,并通过调解消除了双方长久积累的误会和隔阂,刘某彬同意为刘某支付教育费用。结案后,法院邀请心理医生为刘某进行心理干预,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帮扶。

“在法官的讲解下,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认识到让孩子继续上学的重要性。”刘某彬说道。

聚集力量释放特色解纷新能级

“案结”并非目标,“事了”才是最终追求。针对家事矛盾纠纷,崇州市法院充分聚集多方力量,构建“漏斗式”递进解纷模式,释放多元解纷效能。融合联动调解、专业调解、特邀调解,与检察院等部门建立家事纠纷联调机制,打造诉前“网格化+调解”工作模式,形成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调解,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精准将家庭矛盾化解在基层。

“感谢崇州市法院,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帮助我挽回了婚姻,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为孩子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王某是一起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当事人,为表达感谢,到隆兴人民法庭向承办法官送来锦旗。

家庭教育指导是崇州市法院的创新做法。与司法、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帮助,首创《树良好家风促健康成长告知书》,并向群众发放。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合作开展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研究,与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等专业心理机构合作调研,着力研究对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家庭、校园支持和司法保护机制,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延伸职能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是崇州市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之一。组织27名法官、5名法官助理前往崇州市29所大中小学担任兼职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提供精准法律服务。精选毒品类、校园欺凌类、故意伤害类典型案件在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街子镇学校等开展巡回审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依托崇州市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中心,与妇联、团委等部门合作,开展青少年法治夏令营,深入社区开展反家暴、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纠纷化解等专题讲座,从源头预防监护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发生,有效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

2018年,16岁的郑某因盗窃手机受到指控,承办法官多次到学校和其家中走访,得知郑某系孤儿,由一名收废品的老大爷收留抚养,后爷爷被查出患病,为筹钱给爷爷治病,郑某才盗窃他人手机换钱。了解到案件背后的缘由,承办法官联系心理咨询师协会介入辅导,并多次与学校沟通,最终帮助郑某重回校园。

“在我送他回学校时,他握住我的手向我致谢,眼神依然清澈明亮。”承办法官杨婷回忆道。

这是崇州市法院在诉讼后端温情执法彰显司法温度的典型例证之一,该院通过构建涉少、涉老、涉困、涉残“司法救助+定期回访”制度,对涉案未成年人回访考察、跟踪帮教,掌握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与民政等部门联动加大对困难当事人的回访帮扶力度,为家事案件当事人及未成年子女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三年来,发放未成年人司法救助资金60余万元,回访帮扶20人次,帮教转化“问题少年”32人。真实帮教案例改编的微电影《一步即是光芒》获第二届平安中国双微大赛优秀奖,“温情执法助力留守女孩圆梦大学”案例入选最高法首届十大执行案件。

张婧 魏悦悦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新闻推荐

春节假期四川乡村旅游游客增量明显

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敏)2月6日,正月初六这天迎来2022年春节假期返程高峰。记者梳理今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发...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