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培植青少年原始创新精神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成都日报 2022-01-14 04:01 大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站在新的百年历史起点,青少年肩负着推动创新创造、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2021年12月19日,成都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举行,科学影像专项奖、科学幻想绘画专项奖、科技实践活动专项奖、科技辅导员专项奖、优秀组织奖、科协主席奖、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大奖项获奖名单出炉,展示了蓉城青少年的“最强脑洞”,发现了一大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天赋的青少年。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37届以来,每年有3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赛,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已成为成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品牌。

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打造创新策源地,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环境。

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齐头并进,成都市科协搭建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平台,培植青少年原始创新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营造创新氛围。

全市约33万名师生参与

用科学让“脑洞”成为现实

2021年4月1日,成都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航,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全市共有837所学校、约33万名师生参与。

一张张年轻富有朝气的脸庞、一项项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新项目,在2021年的创新大赛上,来自成都各区(市)县的学生代表们以“童心向党·科技筑梦”为主题,进行了无数次的脑力激荡。

此次大赛中,各区(市)县选拔的3111件参赛作品进入成都市市级决赛,评选出379项(件)作品参加终评答辩、50幅科幻画作者参加现场公开技能测试。此外,120幅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在现场进行公开展示。经过层层选拔,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335名、二等奖812名、三等奖1058名,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推荐参加四川省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来自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的呼晨以“基于静电纺丝粘的生物膜片在小鼠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研究”项目在本次大赛中摘得科协主席奖。“这个课题在未来有助于治疗烫伤。我之前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儿童烧烫伤的新闻,当时就觉得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他通过使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小鼠表皮细胞系生物膜,发现该生物膜片可有效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

大赛中聚焦改善生活的参赛作品还有很多。疫情之下,能不能通过高空送货的方式让送餐送货更安全?带着这一思考,玉林中学学生施维杰打开了脑洞,以“一种实现无人机窗外卸货过程平衡的方案”项目摘得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施维杰介绍,该项目采用机电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超声测距、弹簧平衡减震等技术,实现了无人机平衡配重的快速调整,解决了无人机窗外卸货中因受力失衡产生的危害。

大赛中,小科技迷们还针对一系列问题提出思考或解决方案。迎宾路小学校陈弘轩和同学一起以大运会为背景设计了一套智能应急救援系统;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朱含乐针对自然灾害应急预警监测设计了隧道积水预警系统

“创新大赛的开展不仅为成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提供了一个科技作品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创新的种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渝科普互动

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储备科技人才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出台。闻令而动、创新潮涌,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何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平台为两地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后备人才成为重要探索。

“培养吸引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赛从成渝互动出发,着力提高科技教师辅导水平、学生参赛作品质量和评审水平。”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届大赛按照国家级、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在成渝互动中交流借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办赛经验,结合成都市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赛事章程、量化清晰评审原则、设置比赛项目类别、分配各区(市)县各类作品的申报名额,确保公平公正选拔出符合地方特色、代表地方水平、体现科技创新的优秀作品。

“大赛还从在蓉高校吸纳150余名专家纳入评委库,同时吸收部分重庆高校专家入库,充实了创新大赛评委库数量、扩展了评委专业领域、强化了评委专业水平,为提升大赛评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探索成渝地区评委库共建共享,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储备科技人才、厚植发展沃土。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举办了37届,始终坚持把科技教育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理念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体水平逐年提升,已成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

成渝科普互动不止于此。为落实川渝科协关于携手共建全域科普格局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双城科教资源在科学普及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协作,2021年7月,成都市科协携手重庆市科协充分发挥双城科教资源,举办“童心向党·科技逐梦”成渝青少年科技雏鹰夏令营。

想了解火箭是怎样飞上太空的吗?地铁如何在“城市森林”下有条不紊地穿梭运行?像花园一样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哪些方法将垃圾处理得干干净净?此次夏令营共设置“红、蓝、绿”三大课程板块,解开问题的“钥匙”就在课程基地中。

据介绍,红色课程基地包括成都市十二桥烈士墓和重庆市红岩魂陈列馆、烈士墓、白公馆、重庆市江津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蓝色课程基地包括成都市哈工大机器人科技产业园、成都轨道交通学院、重庆市半导体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科技一线产品“集结地”;绿色课程基地包括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重庆市巴南区天坪山云林天乡、重庆三峰环保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科普基地。

成渝科普“CP”携手,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活动为两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提供平台,培养成渝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让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

在新时代赶考之路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对宇宙苍穹的好奇和向往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近期,在“蓉城科学超话——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中,由著名飞机设计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方锦星带来的科普课堂让崇州市江源中学学生充满了对宇宙的好奇,一个个小小而伟大的航天梦想在孩子们的心中徐徐绽放。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市科协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科技竞赛和辅导员培训为抓手,深入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识,持续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大力提升科技教师水平。2021年,市科协组织举办了两场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教师专题培训会,培训人次达400余人。培训打破了以往成都本土化的原则,两次邀请到重庆市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做经验分享,并邀请重庆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科技教师代表参加培训,在培训中交流、在交流中总结,实现成渝、成德眉资良好互动。

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还需要通过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课程设计、科技活动等来引导创新。2021年,市科协持续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教育普及活动。市科协组织成都30名优秀高中生参加四川大学举办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通过七天六晚的知识汲取、参观学习,学生们参与互动、认真思考,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激发科学研究兴趣,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市科协编纂青少年励志系列丛书《院士的故事》,凝聚起科技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目前,《院士的故事》已出版发行第一辑和第二辑,共收录了9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成功经历和事迹。系列丛书既为青少年提供相关科普知识,又让他们从经历中得到启迪,鼓励广大青少年在学习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在思考研究中领悟科学的真谛。“我们正在编辑筹备青少年励志系列丛书《院士的故事Ⅲ》,让丛书普及、让青少年受益。”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成都市科协将持续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一批科技后备人才,在新时代赶考之路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新闻推荐

崇州至重庆开通动车

1月10日早上8时57分,从成都崇州至重庆的首班列车D6196从崇州出发。崇州高铁站站前广场准备了一场盛大的首开启动仪式,为首...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