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有良方 幸福生活来敲门

四川农村日报 2021-11-01 01:39 大字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在崇州市的乡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乡村治理亦齐头并进。近年来,崇州市抓住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契机,蹚出了乡村治理的崇州路径。

“1244”模式助推竹艺村发展

如今的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竹艺村),村里村外整整洁洁、田园风光秀美,文旅产业方兴未艾,这一切都得益于竹艺村近年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

“2016年前,我村面临产业缺乏、治理缺位、人才缺少等问题。”10月13日,龙黄村纪委委员高攀介绍说,“之后,随着竹艺村的打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慢慢有了起色,我们开始探索有效的乡村治理,形成了‘1244’乡村治理模式。”

据高攀介绍,“1244”的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竹艺村党支部一个核心;“2”成立竹艺村管委、创新社区发展促进会,一方面负责全村卫生治安、文娱生活、矛盾疏解、产业发展,一方面统筹专业公司、原住民、商业联盟、集体经济组织、设计师联盟形成“五位共建”;第一个“4”实现治理体系制度化、产业发展市场化、人才结构多元化、规模组织标准化的“四化共治”;第二个“4”让村民得到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效益增权、组织增权等四项增权,让群众增强归属感、自豪感、获得感、责任感。

龙黄村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将这个过去的竹编村变成了竹艺村,实现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提升率达100%;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建成竹艺村公厕——“第五空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建成3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厌氧处理池、2000平方米生态湿地,让全村生活污水实现循环利用;引进高端人才,建言献策,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同天府新林盘融合建设。

大胆探路乡村治理成效好

因乡村治理有效,崇州的龙黄村、群安村、五星村今年入围首批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而它们仅仅是崇州市开展乡村治理的一个小小缩影。崇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协调科科长任平介绍,近年来,崇州乡村治理取得五大成效——

一是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提升。建立了市委第一责任、镇(街道)党委直接责任、村党组织具体责任的乡村治理组织“三级联动体系”。

二是乡村治理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推进乡村业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智能制造、优质粮油、康养旅游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突出“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催生出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理念,促进发展和治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实施村庄清洁“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开展“三清三改”,实施“六化工程”,“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覆盖率100%。

三是乡村治理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探索形成“管委会+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扁平高效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治理能效。探索形成“镇(街道)+工作站+社区”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乡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架构。

四是自治法治德治路径探索实现创新。创新“1+3+ X”基层治理服务模式,成立业委会、院委会等自治组织350余个、“村闲自愿服务队”“马大爷说事”等村民自治组织1400余个。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全域建立法律之家、群众工作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两家一站”,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治理规则体系。持续做精做靓“乡贤”“孝善”文化品牌。

五是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推动高品质服务向乡村覆盖,创新公共服务组织、供给、配置方式,在11个撤并乡镇建立社区工作站,建设隆兴镇社区发展治理中心,精准供给政务、生活、产业、群团“四大服务”,打造“中心+站点”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构建起“市级大脑、镇街中脑、村(社区)小脑、小区院落微脑”的智慧治理“一网”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级水平。

新闻推荐

唐泥人吃上“旅游饭”

唐华在创作。大雨村“唐泥人艺术馆”。唐华部分作品陈列。栩栩如生的作品。唐华泥塑作品《老鹰捉小鸡》。□四川农村日报...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