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使成都充满浪漫文雅的气韵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累大量图书,教研结合。天府之国滋生出蜀人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和风气,灿烂的文化、发达的教育是贯穿整个成都历史文脉中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之一。书院即是其中的代表,我国的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于宋,废止于清。清嘉庆《四川通志》曾写道:蜀自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受以七经,而岷络之地风教大行,人才蔚起……谓书院之设亦始于蜀,无不可以。
唐宋时期,成都先后创设了多所书院,书院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明清时期,尽管成都先后遭受了两次空前破坏,城市文化也出现衰落,但是随着成都城市的重建与经济的恢复,成都文化又逐渐显露出繁荣的景象,“文学之士”也开始“彬彬辈出”:明代有杨廷和、杨慎父子,清代有李调元等人。清代,成都所创办的各类书院也在省会城市中居于前列,并涌现出一批著名书院,如潜溪书院、锦江书院、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尊经书院等;在成都郊县还有绣川书院(金堂)、崇阳书院(崇州)、万春书院(温江)、九峰书院(彭州)、唐昌书院(郫都)等。其中,以锦江书院、尊经书院有名。
锦江书院是1704年由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文翁石室旧址上建,在当时,锦江书院是四川地区最高学府,为“通省教育人才之所”。作为全川书院之首,其规制、管理、师资和生源质量都是一等。1759年,该院诸生参加会试,中进士者即有十余人。清代大学者,时称“蜀中三才”“锦江六杰”之一的李调元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等人都出自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重辞章,为科举;尊经书院重经学,主致用。1875年在张之洞主持下开学的尊经书院,在其办学的29年间,培养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发动保路运动的蒲殿俊、罗纶、张澜,功绩卓著的革命家吴玉章等。后来其与锦江书院、中西学堂等合并后组成了四川大学。
正是由于成都具有“颇慕文学”的风尚,造就了成都“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出现了“巴蜀自古出文宗”,“诗人自古例到蜀”等文化现象。天府书香,源远流长,2021年4月28日,以杜甫草堂为依归,历经4年修葺后的草堂书院重新揭幕,重建后的草堂书院,将成为继“杜甫千诗碑”后成都的又一文化地标,为成都打造“诗歌之城”“书香之城”再添新动力。
书院文化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传承与积淀,也使今日之成都依旧充满了浪漫与文雅的气韵。古雅的书香,浩瀚的书海,如今的书院不仅是书迷们读书的地方,更是成都城市生活美学空间的展示。
(编者)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陈健成都市崇州市元通镇农民周玉全家中有5亩多耕地,最早种的是水稻,十多年前开始种植观赏果木。去年,他处...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