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的“百科全书”《华阳国志》无可替代

四川日报 2021-03-30 06:13 大字

“名人大讲堂”常璩故里开讲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涵予

“一等才子一等的书,跟着常璩学蜀史”。3月29日,“名人大讲堂”2021年第一讲来到常璩故里崇州的“华阳国志馆”,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汪启明,带观众一起探寻常璩与《华阳国志》的传奇故事。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可谓是一个地区文脉与血脉传承的最佳见证。四川是我国地方志书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就是由东晋时期蜀郡江原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崇州人常璩撰写的,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华阳国志》究竟是巴蜀地区的地方史,抑或是地方志的问题,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而何为“地方志”“地方史”?历史学家谭其骧曾做出过详细的划分:地方史主要记载过去的事,依靠史料为主,偏重这个地方的人类社会活动;地方志主要记载现在,依靠调查为主,地理地貌等自然景观篇幅偏多。

大部分学者认为,《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地方志巨著,但它所写的范围从远古时期一直到作者生活的年代,某些体例也颇似史学著作,因此不少学者也称它为“巴蜀地区的《史记》”。

“研究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必然绕不开《华阳国志》,尤其是其中记录了众多正史所不载的巴蜀及周边人物,显得弥足珍贵。”汪启明介绍,在常璩之前,蜀地有多种巴蜀史志都已亡佚,如果没有《华阳国志》,大量的巴蜀早期风貌都将淹没于历史。

汪启明认为,《华阳国志》这部书虽有史籍内容,如人物的几个志。但全书开篇三卷就是地域方面的内容,是典型的方志。“没有任何史书是以地理开篇的,因此,《华阳国志》是地方志,为中国地方志不祧之祖。”汪启明解释道,正是因为它地方志上的显著特征,《华阳国志》也堪称是一部巴蜀地区的“百科全书”。

“《华阳国志》的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补充了巴蜀地区史籍的不足。但同时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价值,地方性是《华阳国志》最显著的特征。”汪启明表示,同时,“百科全书”式的记载,也成为我们了解古蜀风貌的一手资料。

此外,《华阳国志》还记载了多项我国乃至世界之最:最早详细记载我国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对天然气的发现和使用,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次使用天然气最早的记载;记载了蜀郡太守李冰在广都主持开凿盐井,这也是中国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凿井记录。此外,《华阳国志》还记载了蜀中是国内最早的茶叶产区……

在汪启明看来,《华阳国志》对于历史研究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如果没有《华阳国志》,解释蜀文化、蜀史、蜀地、蜀人,蜀地的出土文献将寸步难行。仅仅把《华阳国志》当成地方志,我觉得是把它看低了。”

新闻推荐

崇州谋局幸福美好生活蓝图 赋能“三区一地”高质量发展

崇州美丽的油菜花田图片由崇州市融媒体中心提供崇州将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努力建设宜居崇州、宜业崇州图片由崇...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