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竹不赏花 做人当如竹
扫一扫更精彩
李雪艳/文 杜甫草堂博物馆供图
中国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中国人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
种竹 一日不可无此君
竹子原产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文化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象征。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便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浙江吴兴钱山漾文化等遗址都发现了竹的遗迹。竹笋在4000多年前就是席上珍馐,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桌上名菜。在春秋战国时代,竹器手工业已有相当规模;秦汉时代有竹笠、竹冠、竹衣、竹鞋;唐代,竹布是重要贡品。竹子在冷兵器时代一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唐代设有专管竹子生产的司竹监,南宋出现了行业组织竹作。现代,竹纤维能制成服装、毛巾、床上用品等。我们从箪、簋、箸、筐、篮、笥、箱、笼等众多竹字头的汉字中,都能看到古代中国人与竹器的紧密联系。苏东坡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 ,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
竹子有高有矮。最高的竹种,其杆高达40米以上;而最矮小的竹种,其杆高却只有10至15厘米。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山海经》中记载:“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
作为竹资源大省,四川的种竹历史源远流长,从生活中的竹席、竹篱、竹筷,到生产中的竹筐、竹篮、竹筏,再到装点生活的竹雕、竹画、竹编,竹文化在四川留下深深的烙印。生活在金沙的古蜀先民修筑房屋先打上地基,插上圆木、竹子作为骨架,外面抹上草,混上泥巴、牛粪。如今人们维修杜甫草堂的茅屋,竹子依旧是主要的材料。
咏竹 竹有节,人有品
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然而中国人对竹的欣赏不在于其花,而是竹枝干青翠挺拔,风姿出众,傲雪凌霜,四时长茂的品格。中国人对竹的喜爱,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有品。竹高节长青的自然属性在历代诗人画家眼中,成为高洁清傲的人文象征,被赋予忠贞不贰的品格,成为人格的象征。这种看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表现。
先秦时期的远古民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仅仅八个字描述了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呈现的是竹的实用价值以及用于打猎的过程。《诗经》中大名鼎鼎的《卫风·淇奥》写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人以比兴手法,赞美了当时卫武公的政德,将他比作了淇水岸边那茂盛的翠竹。屈原在《九歌·山鬼》中也专门写到了竹:“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作者所处的艰难环境一目了然。从先秦开始,竹虽然主要承担的是起兴的作用,但已经作为意向意境和颂咏对象,进入了诗歌领域。
魏晋南北朝的竹文化与竹诗歌与人相得益彰,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形象就建构在这一时期。这个时代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士人只得隐居山林,远离喧嚣。隐逸文学异峰突起,竹也就此拟人化,写竹也是在写人的境遇,比如鲍照的《中兴歌》:“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愿君松柏心,采照无穷极。”
唐代是竹文化的兴盛时期,文人更是尚竹,以竹入题成为新的文学创作取向,被赋予了浩然之气魄,悠然之风度。此时咏竹诗数量大增,竹常与泉水、小径、寺庙、人物等组合,勾画出幽静恬然、淡泊宁静的独特竹之意境。“初唐四杰”杨炯的《竹》“俗物不到眼,好书还上心。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以情怀取胜。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了竹的品格为本固、竹直、心虚、节贞。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仕郎咏竹》“高节人相重,贞心世所知。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将竹与高贵品格作了相应比照。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浩然悠然,将翠竹推到文学顶峰。
宋代苏轼等文人崇尚“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黄庭坚的《咏竹》云:“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处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将竹完全融入日常生活。杨万里的《新竹》“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情景交融。竹在诗歌中不仅是赞美对象,更是说理的假托和媒介。苏轼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妙趣横生。
明清时期,竹文化的特点是诗画联动。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石竹》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将竹子不畏逆境、顽强执着的秉性上升为人格品德象征。
赏竹 川西平原的生活美学
在川西平原上,一笼翠竹不仅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也成为人们生活美学的取向。成都市区内的赏竹去处颇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望江楼公园。望江楼公园收集保护竹的种类约500种,成为我国重要的竹子收集保护地,持续开展竹子的引种收集保护,已成为竹类专类公园。唐代女诗人薛涛的《酬人雨后玩竹》云:“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诗歌与诗人融为一体,读此诗如见其人,所以后世也将此诗看成她的自我写照。
崇州道明镇也是“网红打卡地”。道明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世代的传承及发展,在村中数名非遗传承人及相关村民等的延续下,道明竹编已形成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三大体系,以及其中的各式篼、篮、盘等数十个大类,上千个花色品种,尤其以奇巧多姿、造型新颖别致、工艺精美、种类繁多而传承于世。
邛崃平乐镇的芦沟竹海有“川西竹海”美誉,森林、竹子的覆盖面积1.6万多亩,是离成都市区最近的竹海。徜徉其中,茫茫的竹林直直地冲向天空,站在成都首座玻璃栈道上,郁郁葱葱的竹海尽收眼底。
新闻推荐
据8月12日9时许崇州气象台发布的气象实况通报:8月11日20时到12日9时,崇州市共计出现大暴雨1站,暴雨14站,大雨16站,最大降水量...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