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第一城 原来是成都
扫一扫更精彩锦观APP
今天的锦江边依然遍植红梅
清代金农《墨梅图》
清代石涛《梅花图》
成都市植物园梅花园里红梅盛开
蒲薇 成都市植物园 文/图
成都正在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公园城市,成都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千年文脉,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势。
成都自古便是一座诗歌之城。“自古诗人例到蜀”,历史上众多著名诗人都曾游历成都,留下不朽诗篇。
成都又是一座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城市。诗离不开植物,在中国文人的眼中,一草一木总关情。文人借草木抒发心志,以花枝表达情韵,从一花一叶中体悟世间万象。也许是巧合,晚唐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编纂《花间集》,无意间道出了诗与植物的不解之缘。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这就是成都。今日起,成都日报文化新闻部、副刊部和成都市植物园联合推出特别策划“花间成都”,一月一花,一花一世界;以诗为媒,从花间看人间。
种梅
成都第一个用梅花装点城市
梅原产中国西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花梅)或果树(果梅)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果实可食,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但梅最早为人所用,是果梅。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古人才注意到梅的花,开始赏梅、咏梅、借梅喻人,梅花被赋予了人格象征,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入口 盐梅和羹和而不同
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国内研究梅花的专家陈平平教授认为,梅原产于中国四川等地。春秋末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四川的岷山,都说“其木多梅”。
中国人与梅结缘,始于吃梅。今天的考古发掘,已在新石器时期的多处遗存中都发现了梅核遗存。到了商周至秦汉,通过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可以推断先民有三种吃法:对于鲜果,采摘而食。有剩余,便存储为梅干、梅脯食用。堪称中国古代第一部“食经”的《礼记·内则》中,就有“梅诸”(梅干)的记载。此外,梅还被当作了“调味品”,《尚书·说命下》中就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之说,“盐梅和羹”成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吃法。古人也从中吃出了哲理。《春秋左传》中,晏子就以“盐梅和羹”来比喻自己与齐侯的“和而不同”。
梅第一次入诗,也以其果实。《诗经·摽有梅》以梅子的成熟到落地比喻人的青春短暂,热情讴歌活在当下追求恋爱的女子。因此,古人也以“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已到出嫁年龄。
入景 两千年前即美化成都
现在一般所说的梅花是指观赏梅。梅花是从果梅中分化出来的,作为观赏植物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这说明至少在西汉初期,供观赏的梅花已从果梅中分化出来,并且种类繁多,根据萼色等分为7型:江梅型,如江梅、寒红;宫粉型,如重瓣宫;玉碟型,如复瓣玉碟、素白台阁;黄香型,如黄山黄香;台绿萼型,如小绿尊、台阁绿萼;洒金型,如单瓣跳枝、复瓣跳枝等。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这大致能看出,约在2000年前,成都已把梅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我国梅花的栽培,是由西南部发轫的。汉初仅在成都和长安附近种植梅花,可能和这一带接近原产地有关。以后随着经济、文化和交通的发展,艺梅地区逐渐扩大。到唐代,形成了成都和杭州两个艺梅中心,至南宋进一步扩大至江、浙、皖等地。
从梅花品种类别出现的早晚看,大抵汉代先有江梅、宫粉二类,唐时增加大红、朱砂二类,至宋而品类大,玉蝶、绿萼、早梅、杏梅、黄香等类皆先后出现。清代有照水梅、台阁梅之产生,近代始见洒金、龙游两类梅花奇品。
在梅花品类不断增加和演化的过程中,明显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变异到特殊变异的总的发展趋势。成都市现有梅花品种即超过50种,其中一些品种较之他地既多且好,情况尤为突出。而全国最好的绿萼梅品种——金钱绿萼(即大绿萼)和最好的宫粉梅品种——大宫粉,也都发源于四川。由于梅的适应性较强,因此通过秦、汉以来的长期引种栽培,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露地栽培。
入诗入画 以花闻天下
南北朝,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南宋杨万里《和梅诗序》)。此时文人咏梅、写梅的甚多。
隋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对红梅的记载。蜀州即今崇州。红梅一出现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宋代梅诗特多,名家如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传神佳句。
北宋的苏轼、秦观、王安石等,南宋的陆游、陈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诗词传世。范成大著《梅谱》,介绍了梅花品种和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明代咏梅之风有增无减,杨慎、焦宏、高启、唐寅诸名家,俱有梅花诗。
当时成都、苏州、南京、杭州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咏梅
杜甫陆游成都著就中国梅花意象
历代诗人吟咏的梅花,多指蔷薇科的红梅,而非我们现在通常所说蜡梅科的蜡梅。
红梅,清瘦,孤傲,于寒冬漫溯之时凌寒而开。开也便罢了,偏带一股倔强幽香,偏要开出万物肃杀之中的一点红。从形、色、德、格来看,红梅都无可挑剔。在古代诗人们的眼中,红梅是一种诗意情怀,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这是杜甫在对故人的遥忆,崇州东阁红梅见证了杜甫与裴迪的酬唱之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王安石在托梅言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逋在以梅为妻。“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这是陆游在以梅自喻……咏梅文学自南北朝登上历史舞台,1000多年来不断发展、繁荣,不断被诗人赋予新的意象。
杜甫的梅花 孤独中见证友情
公元770年,时逢正月。杜甫已离开成都,飘泊湖湘。他翻箱整理旧诗,一页被忽略了十年的黄纸浮现眼前,上书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一首: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刹时,10年前成都草堂外浣花溪的那一树红梅带着难以名状的悲和憾,穿过八百里寒冬,穿过层层叠叠的时光,穿过陡峭的人生,击中了诗人的泪点。时至今天,他才懂读了高适这首诗中的情谊,而高适已去世五年。高适口中的小兄弟杜二,泪流满面,在门外不相称的爆竹声声中提笔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此后不久,杜甫去世。不知杜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正月初七,窗外是否还有一树梅花?高适与杜甫二人于人日酬唱的故事传为佳话。后人因此在每年正月初七人日的时候,来到草堂,追怀高杜、游春赏梅,自此形成了“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成都风俗。
陆游的梅花 孤傲中彰显品格
杜甫过世后400年,杜甫的一位超级粉丝也来到成都。47岁的陆游时任蜀州通判,追随好友范成大。坎坷半生的陆游骑驴入川,暂居于崇州罨画池。
“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在成都时,陆游心中是有欢喜的,甚至想定居于此。他写下成都千万般,尤其酷爱梅花,《梅花绝句》脍炙人口: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成都“二十里中香不断”的梅花胜景,安抚了陆游心中的一缕梅魂。罨画池本就以梅花著名,园中鸟纱白葛,雨声乱荷,都不如梅花这般引起诗人的共鸣。在冬日,陆游也会攀枝折梅,“插瓶直欲连全树,簪帽凭谁拣好枝?”一床桌椅、案几、梅花、梅瓶,这是陆游的心思。更有人说,最早的瓶插梅枝,便是源于陆游。这种说法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不过陆游那个年代,便有了专门用来插梅花的梅瓶。梅瓶姿态丰腴,恰恰是为了与瘦梅形成强烈对比,耐人寻味。
陆游29岁后两次考试第一,却均因秦桧从中作梗,与官场无缘。38岁时,孝宗赐陆游进士出身,但陆游却因极力主张朝廷反攻,备受打压,最终被贬。现实如树干般骨感顿挫,中年的陆游抬头看驿外断桥边的几枝梅花,在黄昏中自开自落,与自己何其相似!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寂寞的梅花,孤独的陆游,在红尘中已辨不出彼此。
回望陆游的一生,真是波折重重。钱钟书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1209年秋,宋军北伐失败后,陆游忧愤成疾,与世长辞。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陆游的一生正如他《咏梅》诗中所写: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至此,陆游与梅花完成了从性格上和精神上的合一。至此,“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赏梅
成都知府写下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
早在宋代,成都人就有腊月间在合江亭赏梅的习俗。诗人范成大诗云:“雨入南枝玉蕊皴,合江云冷冻芳尘。司花好事相邀勒,不著笙歌不肯春。”
那一年春天,时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的范成大登临合江亭附近的芳华楼,眺望锦江两岸连绵二十余里的梅林。后来他在《吴船录》里记载:“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在世界上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一书中,他还念念不忘这一胜景:“去成都二十里,有卧梅,偃蹇十余丈,相传唐物也,谓之梅龙。好事者载酒游之。”
今天的成都,锦江两岸仍然处处栽植梅花,市民赏梅不仅仅是这“二十里”,成都市区的杜甫草堂、成都市植物园、望江楼公园、岁寒园等都能观赏到成片梅林,其他公园和小区等也有红梅造景。随着成都市进一步推进增花添彩,市区道路、绿地新种植了不少花树,这个季节在科华南路、天府大道、三环路北段、锦悦西路等都可观赏到新种植的红梅。花开四处,梅香满城。
杜甫草堂
梅园位于杜甫草堂的西北角,占地约20亩,种植梅花600余株。梅园中塔影映水,曲桥相接,塔、桥、湖、花、树相映如画。草堂梅花已成为成都一景。
成都市植物园
园内现保存植物近2000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银杉、珙桐、桫椤、金钱松等100多种。园内建有多个植物专类园:芙蓉园、樱花园、茶花园、蜡梅园、木兰园、海棠园、松柏园、梨花园、桂花园、梅园、喜树林以及欧式疏林大草坪等。春节长假,红梅盛放,花满枝头,成片梅林红如霞。
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公园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几经修缮扩建,现面积约180余亩,主要建筑有崇丽阁(即望江楼)、濯锦楼、吟诗楼等,多为晚清以来重修。望江楼公园沿河栽种350株红梅,市民又添一处观赏红梅的好去处。
幸福梅林
临近年节,蜡梅还没完,红梅又盛开,粉的、红的各色梅花争相绽放,相融相称。游客们可在各种风格的农家乐,闻着蜡梅的幽香,赏着红梅的艳色,体验悠闲农庄生活。
彭州丹景山旅游景区梅谷
景区内有一梅谷,梅谷清幽,别具一格。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内山川形态奇异,文物、古迹众多,以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彭蜀文化著称于世。
新闻推荐
昨天上午,崇州市消防救援大队组织辖区指战员走进街子古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活动,通过案例警示、技能培训等方式,让当地商...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