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工艺 如何让乡村重焕“青春”
蒲江甘溪镇明月村一角。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蒲江甘溪镇明月村、崇州道明镇竹艺村…………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村庄凭借传统手工艺,成为新一代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目的地。
这些以古老传统工艺为特色的偏远乡村,如何抓住历史发展新机遇,把“传统”融入“现代生活”,把“特色”变为优势,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10月19日,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论坛上,与会人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角,探讨了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
乡村振兴的“四川样板”:明月村多方融合模式引关注
明月村位于成都平原西南,2009年还是一个市级贫困村。如今,明月村已经摇身变为一个以陶艺、篆刻等工艺特色为主的现代网红村。明月村的变迁之路,也是乡村业态振兴升级之路。那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如今,明月村餐饮、民宿收入达3000余万元。2018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达1.08亿元,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6元。”讨论会上,蒲江文旅体育局局长何敏介绍说,明月村还成功孵化了“张家陶艺”“岚染工坊”等村民自主文创品牌。
然而,明月村传统工艺“新生”与乡村振兴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
“首先,明月村规划先行,定位明确。蒲江县确定以明月村传统陶艺手工艺为核心,引进知名陶艺家、艺术家,培育本土手工艺人,形成以‘陶艺’为特色的文创项目和文化创客集群,将明月村打造为西部第一、国内外知名的陶艺文创特色村。“何敏说道。
2016年,明月村成立乡村研究社。明月村的项目引进和管理都由该社来决策。由此,一套“政府搭台,文创唱戏,乡村旅游合作社联动”的融合机制形成。
现在,明月村成立了明月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负责带领村民参与文旅项目开发和运营,参与伴手礼研发、制作、销售,组织各类培训,开展各类旅游服务。现在,明月村是众所周知的十大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入选2019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成为乡村振兴、文旅深度融合的蒲江样本。
案例二
贵州雨补鲁村:乡村艺术人才和平台是发展关键
文化振兴是撬动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力量。艺术对乡村的介入,也是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径。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龙佑铭分享了来自贵州的雨补鲁村的发展案例。
雨补鲁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清水河镇,整个村寨坐落在一个自然天坑里,被外界称为黔西南的“世外桃源”。近年来,村子面临卫生环境差、违规建设现象严重、新旧建筑混杂等问题。由于历史久远,部分老旧建筑年久失修,村子整体建筑风貌凌乱。
2016年,“贵州雨补鲁村创作”被列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五工作室“艺术介入”计划的系列课题之一。在村庄改造中,该课题组的师生们“与雨补鲁村原住民共同协作”,以“物尽其用”的创作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乡间“原初”的创造力,使得村子的整体建筑风貌得到统一。
观点集锦
广袤的乡村非遗资源富集,传统工艺如何转化为特色产业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观点。
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博士:非遗的合理利用是推动非遗项目有序传承的重要途径。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传统技艺进行转化,让它们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风向标,通过秀场、展会、集市、体验等传播渠道,寻找适合都市的商业模式,带动传统工艺进入消费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部门负责人希玛珠莉·古榕:非遗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放眼全球,很多国家的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来自文化方面的魅力。传统旅游加上创意旅游,可以给游客更加丰富的体验。因此,应该把非遗融入旅游,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乡村生活品质,避免乡村空心化。
特别要提醒的是,非遗文化虽然可以推动旅游发展和乡村发展,但商业开发和非遗保护二者必须取得平衡。如果一味地进行商业转化而忽略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也会让文化遗产失去其应有魅力。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需要新工艺产业化,但也“考手艺”
今年7月,四川省公布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共88项,其中有23项传统工艺项目。可见,四川省在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开始了深度挖掘古老工艺,并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但据记者了解,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工作存在诸多困境:人才流失、资源断档……非遗文化资源要被重新发掘、阐发,与现代生活、城镇化发展、科技进步等多维度融合,还是一项极度“考手艺”的探索与创新之事。
希望借非遗盛会,各地在思考乡村工艺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交融互补、探索其更多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上更进一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峰)10月18日,由省人社厅、财政厅、教育厅、退役军人事务厅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四川省第二届“...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