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韬盗掘唐陵
□唐群 王永飞
温韬是五代时期后梁人,祖籍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出生在大唐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日。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管辖关中的渭北地区。
随着颠沛流离的唐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哀帝李柷的被废,大唐帝国宣告结束,埋葬李唐王朝的朱全忠,创建了后梁。从此,战乱不息的五代十国开始了。在此期间,温韬利用其担任耀州节度使的机会,在数年时间内,挖掘了关中唐代帝陵中除了乾陵之外的多座皇陵,盗取陵中无数的珍宝。
《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前世图书,钟(繇)王(羲之)纸墨,笔迹如新。”《新五代史·温韬传》的记载更为详细:“韬在镇七年,唐诸王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墓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资治通鉴》亦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郡,唐帝诸陵发之殆遍。”嵯峨山临近唐太宗昭陵,而雍州则管理着关中地区,唐玄宗时改为京兆府。《资治通鉴》又记载:“(后周太祖)屡诫晋王曰‘昔吾西征,见唐十八陵无不发掘者,此无他,唯多藏金玉故也。’”这一记载不仅证实了温韬就是盗墓之贼,也说明温韬盗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抢劫财物。而乾陵不被盗掘,仅仅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宋人程大昌《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就是说,在盗掘乾陵时,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把温韬吓跑了。
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均记载:温韬后来投降后唐,尽以所盗宝物贿赂庄宗刘皇后。大臣郭崇韬告诉庄宗:“此劫陵贼耳,罪不可赦。”庄宗碍于皇后情面,保留了温韬的性命。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温韬被赐死。
温韬给唐帝王陵墓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许多珍贵的文物都为其所毁。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埋进了昭陵。而据说温韬盗掘昭陵后,看上的却是装裱书画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却把书画作品扔了。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可能是让温韬给撕毁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温韬所盗的宝物中,却无有关的明确记载。后世学者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序》能在乾陵内,若果真如此,真乃中华文化之大幸。
对于新旧《五代史·温韬传》所载温韬盗掘昭陵的事,不断有学者提出质疑,他们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昭陵未被温韬盗掘。温韬当时为义胜军节度使,管辖耀州、裕州二州。在唐十八陵地区,温韬的势力范围只涉及今三原、泾阳北部及富平西北而已,而乾陵所在的乾县、昭陵所在的礼泉县都是李茂贞的地盘。温韬名义上虽是李茂贞的义子,实质两人各怀鬼胎,温韬不可能到昭陵来作案。如果温韬真的盗掘唐陵,那也只能是其辖区的唐陵。另外,学者们还认为,既然温韬盗掘了昭陵,盗出了“钟王笔迹,且遂传人间”,为什么从那时起至两宋,甚至迄今,都没有发现《兰亭序》之类“钟王笔迹”在人间流传?以钟王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其“笔迹”“纸墨”流传人间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记载和临摹品,但却泥牛入海,毫无消息,因此,他们反证史书记载有误。但愿这种良好的愿望能是事实。(B)(13)
新闻推荐
崇州市供销社新建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本报记者高明山日前,成都崇州市供销社完成52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并验收合格。2018...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