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共营制”让在家种田成为农民有盼头的职业

成都日报 2019-01-07 03:43 大字

崇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连续开了3场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任建忠和几位职业经理人终于将分红如数发到了各位社员的卡上,“相比去年,有预期的提升,有些在外打工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都想回来跟我们一起种地。”

在崇州市,回家种地已经成为很多农民的共识。从外出打工者到农民也成为他们骄傲的事情。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崇州探索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现年46岁的任建忠是崇州市隆兴镇青桥村人,既是崇州“农业共营制”发展推进的见证者,更是这一创新改革制度的“受益者”。近年来,崇州市围绕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等问题,推进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探索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破解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倒逼

户均三五亩田 赚不了多少钱

作为崇州市首批培养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任建忠持有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在崇州,和任建忠首批持证的仅有9人。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是当年的200多倍。

作为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任建忠称他最初的梦想与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不是留在农村种田,而是撕下农民标签,离开农村,成为一名在城里工作的产业工人。为此,他经人介绍于1992年进了崇州市一家食品厂工作。即使后来因食品厂经营不善离开后,他也没想过继续回家做农民。“后来,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且孩子在家里上学,外出打工不现实,被逼无奈只能回家种地。”但回家种地又有新的难题,“户均三五亩田,种得再怎么好,也赚不了什么钱。”

任建忠告诉记者,以他家为例,如果算上他父母的承包地,他家共承包了5.88亩土地,即使全部种上大春(水稻)作物和小春(小麦或油菜)作物,一年的收成也不过是6000斤左右的稻谷和一两千斤的小麦或油菜籽,扣除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即使碰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实际收入也只有三五千元,仅相当于外出务工一两个月的收入。

正因为如此,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长年或短期外出务工,真正留在村里种田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很少,即使有,也多是农忙季节回来忙农事,忙完又外出打工。

2003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流动后“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崇州市先后探索实践了从鼓励生产大户农地流转,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租赁农地进行规模经营等多种形式,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如何破局,成为摆在当时崇州乃至成都农村的一道“难题”。

为突破困局,维护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稳定,自2010年起,崇州“被迫”进行新的试验,将企业退租的3000余亩农地划为300—500亩不等的连片地块,动员和引进种田能手进行水稻生产经营。

这一试验,取得了不错效果,一年下来,种田的农民收入基本上都达到或超过同期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

“种田的农民要富裕起来,必须推行规模化经营。”当时,有专家学者到崇州调研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这一建议成为崇州探索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考“方向”。

破冰

“农业共营制”新型经营体系“诞生”

2010年5月,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15组30户农民以101.27亩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合作社土地的生产经营管理,当年探索实践取得成功。

从2011年起,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崇州迅速推广,并带动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业综合服务迅猛发展。通过实践探索,崇州市逐步形成了“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即以农户为主体自愿自主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以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专业化服务。

崇州市统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市围绕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等问题,推进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已经探索构建起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破解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成都经验

“农业共营制”

解决了现代农业“三大难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崇州“农业共营制”模式是典型的中国创造,是真正建立在大国小农怎样组织农民、解决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三大”难题方面创造了非常成功的范本。

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破解农业谁来经营难题。运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落实合作社理事长法人治理机制。探索形成“理事会+农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代表社员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统一组织生产管理,负责怎样种、如何种,实行科学种田。切实保障入社农民利益。

推进职业经理人种田,破解农村谁来种地难题。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服务体系,选择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等为培育对象,通过建立专家学者、农技推广人员互为补充的教学师资队伍,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职业农民“双培训”机制,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人才。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初、中、高级“三级贯通”的晋升评定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对符合条件的颁发证书,实行准入及退出动态管理,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团队。制定出台农业职业经理人享受粮食规模种植补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信用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健全产业、社保、金融等扶持政策体系。

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破解生产谁来服务难题。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方式,构建农业科技、品牌、金融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一是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一校两院”,组建农业专家团队和科技推广团队225人,建成四川农业大学“两化”农业科技服务总部崇州基地。二是构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试点,提升基层公益性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搭建O2O“一站式”社会化服务超市;发展粮食烘储仓储、加工营销,建成农村综合服务总部基地,实现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三是构建农业品牌服务体系。培育“崇耕”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搭建“土而奇”公共电商+垂直电商平台,农业经营主体加盟农村电商120多家,优质粮油、肉蛋、蔬果等20多个农产品实现上线销售,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延伸。四是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搭建“互联网+农村金融”“农贷通”平台,探索形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3+7”模式,累计贷款23亿元,畅通金融资本注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通道。

■记者手记

促进农业转型的“新爆点”

“农业共营制”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出发,坚持和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和强化农户承包权、放开和盘活土地经营权、保障和提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和贯彻用途管制权,从而形成“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管住用途”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着重要启示。有可能是促进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新爆点”,也昭示着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方向。

纵观近年来的推进,崇州“农业共营制”适应农业经营结构的转型需要,催生了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创新,更有效破解了家庭经营应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瓶颈,以及统一了经营层次被弱化的问题。

张世海本报记者 赵荣昌

图据崇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成雅铁路 明日正式开通运营 首趟车坐票被秒光 全程二等座票价52元 最快1小时24分钟跑拢

二等座票价成都西至温江7元,成都西至羊马10元,成都西崇州12元,成都西至大邑18元,成都西至邛崃25元成都西至西来29元,...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