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东兴实践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2-20 05:31 大字

具有丘区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

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铁皮石斛。

乡村如何振兴?内江市东兴区用实践证明,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结合实施“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好内江市委“围绕十二个字,抓好十二件事”的要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出具有东兴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为东兴区建设全省经济强区、内江全域开放门户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兰自涛 马梦飞 张光平 文/图

A

编制“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

初冬时节,晴空暖阳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铺满绿植,随风摇曳……随意走进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的任一处村落,都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山水田园画。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时代发展的号角,在千里沃野交织一曲绚丽的乡村振兴发展乐章。

东兴大地,秀美如斯!

9月7日,东兴区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乡镇“一把手”共60余人,来到成都、崇州、大邑县、蒲江县考察,学习先进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和做法。“东兴区要学先进地区坚定不移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多规合一、绿色生态、城乡融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对于东兴区的乡村如何振兴,东兴区委书记徐炼英有着明确的思路。

基于此,东兴区已按程序邀请了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正在编制东兴区乡村振兴“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将抓好田家镇和新店乡省级、市级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动试点变示范。

“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是指东兴区2018-2020年乡村振兴总规、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以及体现 “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特点的田家镇省级试点镇、新店乡市级试点镇和新店乡上塘坊村等重点村规划。

“拟整合资金逾15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以田家为核心,新店、同福、高梁等为示范的乡村全面振兴格局。”东兴区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大格局上,东兴区始终坚持 “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理念,以园区为示范,以实施“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为抓手,布局发展蚕桑、青花椒、巨黄竹、中药材、内江黑猪等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万亩示范片和产业带,培育壮大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全区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布局。

涵盖东兴全区24个乡镇的广袤土地上,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B

创建“1+2+4+N”分层分级示范园区

盛夏时节,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山丘上,一排排花椒树郁郁葱葱,排列有序;山脚下,一座座民居清新整洁,错落有致。在沥沥细雨中,一片万亩花椒基地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青花椒成熟了!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新店乡上塘坊村的青花椒基地花椒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作为内江最大的规模化种植花椒乡镇,新店乡已完成土地平整面积11000余亩,种植花椒11000余亩,上塘坊村更是入围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上塘坊村的青花椒基地只是东兴区打造特色示范园区的一部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要加快推进田家片区、新店片区、高梁片区等示范片建设。”区委书记徐炼英说。全力打造“1+2+4+N”示范园区的方案随即被提出。

面对乡村自身的重点产业,东兴区将目光聚焦在建好长江现代农业综合型园区以及青花椒、蚕桑两个产业型园区上,同时加快打造高梁竹业园区、富溪田野香村农旅康育园区、石子中药材种植园区、同福种养循环园区四个市示范园区,15个以上的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从而形成园区竞相发展格局。

“东兴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格局为‘一核五基地’!”这是徐炼英针对东兴区农业发展所定下的基调。即以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打造5万亩蚕桑、5万亩青花椒、5万亩巨黄竹、5万亩中药材、1万头内江黑猪,形成现代农业大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事实上,从打造“1+2+4+N”示范园区不难看出,农业发展正成为东兴区乡村振兴的支点。

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产业6000余亩;蚕桑基地建成高标准桑园4.05万亩、年均产蚕1980吨;青花椒基地连片种植青花椒近1.5万亩、种苗培育110万余株;巨黄竹基地栽种竹类1万亩;内江黑猪基地建成养殖单位70个、圈舍7.2万平方米……

农业发展,使东兴村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山野岭变成了百姓致富的温床,狭窄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道,电脑、轿车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精神振奋、笑声朗朗……

C

开展“1+4+3”乡村美化行动打造甜城小镇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

对于物质逐渐丰裕的乡村,如何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这是东兴区一直以来探索的命题。作为“长江故里”的东兴区,将破题目光聚焦到了长江文化上。

“利用现有的基础打造社区文化,深入挖掘范长江精神的现实意义,打造新的长江精神、长江社区、长江文化街、长江创意小镇,即打造长江‘故居、故里、故乡’。”东兴区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落实文化振兴的过程中,东兴区确定了深入打造范长江故居区域的方案,利用范长江的影响力,建立范长江价值体系,输出当地文化、区域物质产品,实现文农旅融合发展。

文农旅融合发展是东兴区实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之一。与此同时,东兴区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为此,东兴区开展了“1+4+3”乡村美化行动,统筹推进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四旁绿化”,培塑“一户一景致、一路一景观、一村一画卷”,打造“村景、村韵、村品”,形成美丽乡村的东兴风景线。

此外,东兴区还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推广“小组微生”模式,计划将建成一批宜业宜商宜居宜游幸福美丽“甜城小镇”和具有丘区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并积极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乡风文明进村和“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行动,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拟改造农村厕所14万户,新建垃圾压缩站8座,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千村示范工程”60个。

乡村文明的提升不仅改变着乡村生态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更是唤醒乡村文化复苏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东兴大地上将有更多好故事上演……

新闻推荐

成都天府绿道首次亮相全国体育双博会

本报讯(记者肖竹)2018年12月11日至13日,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大会的主题是“...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