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冬泳领头者的人生“游记” 68岁“泳”士 游遍21条江河11大湖泊

成都商报 2018-12-19 03:43 大字

陈学勤(右二)和他的游泳伙伴们

寒冬到来,又到了“起床靠勇气”的季节,但有一群不怕冷的人,却仍然在坚持游泳。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寒冬腊月的时节下水,不仅考验体力,更考验毅力。今年68岁的陈学勤是四川省冬泳委员会主任,有着近60年游泳经验,被广大冬泳发烧友称为“四川冬泳领头者”。

几十年间,从长江、黄河到红河、澜沧江,从泸沽湖、洱海到青海湖、鄱阳湖,喜爱游泳更热爱冬泳的陈学勤游遍了中国21条江河11大湖泊,书写出了属于“泳”士的人生“游”记。

从“水中鱼”到“天上鸟”

学业与科研两度使他暂缓游泳

今年68岁的陈学勤身材健壮、精神矍铄,光头和墨镜给人的第一印象特别深。他笑着解释:“这都是游泳‘惹的祸’,为了游泳时方便,我把头发都剃光了。”陈学勤被身边人称为“游泳症患者”,他则用一句诗意的话感叹:“我是前世的鱼,离不开今世的水”。

陈学勤与水的渊源要追溯到童年,在嘉陵江边长大的他,可以说是玩着水长大的。“我从小就喜欢水,上学前就爱到小河里玩。上小学的一个夏天学会了很不标准的‘抬头蛙’,从那以后每年夏天都要去河里游泳。”陈学勤回忆。

年轻时,陈学勤不仅是游泳健将,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但在初中二年级选上了飞行员以后,就暂别了最喜欢的游泳。”陈学勤说,直到进入大学,他才利用课余时间重拾儿时的爱好。上世纪70年代,陈学勤被保送到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加入了校游泳队,游泳的环境也从自然江河转战标准泳池。

大学毕业后,四海为家的工作性质,使得陈学勤再次中断自己心爱的游泳运动,十年如一日扑在科研项目上,成长为一位教授级高工。后来,陈学勤被调往省上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生活较为安定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归到水的怀抱。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去游泳池里畅游一番,偶尔还会到周边的河江游几公里。

游泳不分严寒酷暑

从游泳爱好者成为冬泳领头者

游泳尤其冬泳,在泳池里游,更要到自然的大江大河里游。这些年,从长江、黄河到怒江、澜沧江;从广东的珠江、西江到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从湖北汉江到湖南湘江、江西赣江,还有泸沽湖、邛海、洱海、青海湖、鄱阳湖……陈学勤游遍了中国21条江河11大湖泊。

在陈学勤看来,在自然江河中游泳最为畅快,因为在广阔的环境里不受距离的限制,更能激发激流勇进的豪迈,“我在长江漂游最多,从上游往下游漂游时,在水中有一种一泻千里的刺激!最使我难忘的,大概是在三峡大坝蓄水后,我在湖北秣归县和重庆万县(现万州区)宽阔的江面上横渡,真有一种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其实在当飞行员的时候,他对游泳的“瘾”依旧不减,还留下了一段笑谈,“我20岁在西藏的时候,有一个夏天忍不住跳进了雅鲁藏布江,结果冻得赶紧上岸——冰山消融的雪水实在冷了!”

“由于我太喜欢游泳,九十年代的时候,四川大学游泳队找到了我,邀请我参加每年一月一日的成都市冬泳锦标赛,第一次就拿了第一名。就这样,我‘被迫’开始游冬泳了!”因为每日必游的习惯,陈学勤逐渐成为成都游泳圈子里的名人;尤其是那次参加冬泳比赛后,他接触到冬泳这一“令人的内心热血沸腾”的运动以及一群冬泳爱好者,他的“游泳时令”从此扩展到寒冬腊月。陈学勤认为,冬泳的定义并不是冬天游泳,“冬泳是一年四季都能游”。多年来,陈老几乎天天下水,“实在没条件游泳,我就到浴室开着冷水淋一淋。”

2006年年初,经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注册,四川省游泳协会冬泳委员会正式成立,陈学勤担任主任职务。当年4月,四川省游泳协会冬泳委员会举行了成立大会,来自全省的26个冬泳协会,800多名冬泳健儿在乐山进行了四川省第一次漂流大渡河活动。

“游泳者不怕严寒酷暑,不畏惊涛骇浪。春夏秋冬,天天抒发着自己的壮志豪情,面对广阔的祖国大地,展示着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陈学勤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从热爱到钻研

撰写数万字冬泳体会

在陈学勤成为四川省冬泳委员会主任后,向他请教冬泳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现在,陈学勤几乎每天上午都要在“四川冬泳人”群里和全省各地的游泳爱好者分享心得。秉着科研人的钻研精神,他花费了大量精力,将复杂的游泳动作分解,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述,更配以用生动的动画演示。“外省给我的称谓是‘四川省冬泳委员会陈主席’,四川称谓则是‘陈主任’,我必须总结冬泳的心得体会,才能指导全省的爱好者,如果我不认真研究总结,就对不起大家!”陈学勤说。

对于冬泳运动,陈学勤提倡“科学冬泳”。在他看来:“说冬泳是一项高危运动,这并不为过,关键是度的把握。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过犹不及。有些人感觉游的少,有未尽兴之感,那么应配合一些其他项目的运动,依自己的年龄、体质、兴趣等既暖身,又尽兴,又可补充游泳运动的不足之处。所谓科学冬泳,就是指量的把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总之,我们冬泳是为了有个健康的体魄,锻炼人的意志力,一定要科学冬泳!”

目前,陈学勤分享给爱好者的系列文章“冬泳探讨”已经积累到十余篇,合计数万字,冬泳发烧友们都称他为“陈博士”、“陈老师”。

“不小心”破了世界纪录

组织3411名“泳”士冬游文井江

在四川省冬泳协会成立之初,陈学勤就打算用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感受到冬泳运动的激情,了解到冬泳的益处。2007年1月1日,全国冬泳日这天,在崇州市公证处的公证下,全国3411名冬泳爱好者齐聚成都,成功横渡文井江,创造了“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气温2℃、水温9℃的条件下,参与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其中参与活动的最长者86岁,最小的只有5岁。陈学勤正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

谈起那次创造纪录的历程,陈学勤回忆,他最初只想在元旦搞个“四川省首届冬泳锦标赛”,后来经多方介入,竟然发展成向冬泳世界纪录挑战的活动。“开始崇州方面还担心报名人数不够,但报名结果让我都有些惊讶,有4000多名冬泳爱好者填了表。”

有了那次“四川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游泳活动”,陈学勤对冬泳活动的激情更加热烈。四川省冬泳锦标赛、漂游长江活动、四川·彭山冬泳节、万里长江第一滩漂游暨抢渡长江挑战赛等系列赛事接连开展,陈学勤更是参与了四川省冬泳精英论坛、海峡两岸冬泳研讨会等活动。

目前,四川省冬泳委员会不断壮大,共有地方冬泳协会77个,相继组织全川冬泳爱好者在长江、金沙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嘉陵江、渠江、沱江等江河开展畅游活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博 实习生 赵晨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谁敲掉了楼板?客厅混凝土楼板突然消失 业主新房变成“楼穿穿”

谁敲掉了楼板?802房客厅楼板不见了,只剩下钢筋网。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柳锋见习记者宋潇...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