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藏家逐梦高原 崇州市第一批援藏干部援建马尔康市纪实
■刘文娟记者王和斌
秋日的马尔康,层林尽染,风景迷人。在这片高原热土的藏家村寨、田间地头活跃着一群“外地人”,他们就是来自崇州市的援藏干部。
2016年9月,马尔康市迎来了崇州市首批援藏干部人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组织部精心服务,受援单位充分信任,让援藏干部们有职有权、有责有为。
两年时间里,崇州市援藏干部人才主动融入新环境,以“‘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建设目标”为己任,以干部、人才支援为龙头,以资金、物资支援为重点,以项目、科技支援为载体,在各条战线上把内地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引入高原,用植根高原的情怀书写了一份高质量的援藏答卷。
完善基础设施让脱贫更“有底”
在距离马尔康县城20余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被当地人称为“云端上的村寨”,那就是脚木足乡大坝口村。
一走进村口,一个写有“吃水不忘崇州人民”的牌子格外醒目。61岁的村民阿科正在家中洗蔬菜,准备做午饭。“以前,我们要到一公里外的河沟里去背水,在崇州的援建下,我们吃水不愁了。” 阿科说,村民们都非常感谢崇州市为村里所做的一切。
据介绍,以前,大坝口村2个村民小组192人的生活用水都需要到1公里外,甚至4公里外的地方打水,冬天结冰期用水更难。去年8月底,在崇州市援藏工作队的帮扶下,大坝口村饮水工程启动了,仅一个多月时间,全长7公里的饮水工程顺利完工,至此,全村安全用水实现全覆盖。
大坝口村“第一书记”姜丽娜告诉记者,除了饮水工程,崇州市还帮助该村修建了河堤堡坎,保障了河旁10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去年,崇州市为我们提供了80万元的集体资金,用于药材种植。一年来,平均每户增收2000多元。”姜丽娜说。
实施大坝口村村组道路和山洪隐患治理项目,修建阿底村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完成格尔威村村组道路和村活动室建设,完成纳足村旅游集散中心项目主体建设……两年来,崇州市对照对口支援五年规划,2016年至2017年的财政帮扶资金在4个贫困村实施了10个项目。
第一批崇州市对口支援马尔康市工作队副队长晏雪告诉记者,帮扶资金实施的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也让他们对未来生活有盼头。”
创新帮扶机制让力量全“集结”
秋冬季节,一大早天还没亮,崇州市环保局、供销社、廖家镇、锦江乡等部门和乡镇有关工作人员就出发了,赶往各自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入户调查。村里适合发展哪些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如何给贫困群众带去实质性的帮扶……带着这些问题,工作人员与当地群众进行了深入交谈。
“家里来了‘亲戚’,我们生活有了盼头。崇州援藏干部就是我们的亲人。”卓克基镇阿底村村民三郎泽郎激动地说。
自崇州市实施对口帮扶马尔康以来,针对贫困村脱贫任务需求,创新提出了“三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崇州市组织动员部门、乡镇、企业和社会爱心帮扶力量,分别与马尔康市29个贫困村结对,建立起对接共建机制,营造大帮扶格局。两年来,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持、集体经济机制建设、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贫困群众扶贫济困等进行结对帮扶。
在开展“三对一”结对帮扶工作中,崇州市还组织了“崇州民营企业马尔康行”活动,5家企业捐赠了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扶持启动资金150万元;崇州红十字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35万元,充实到马尔康教育扶持和医疗救助基金;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捐助物资约47万元用于贫困户“送温暖”、捐资助学、住房改造、就业创业等。据统计,去年一年,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的社会帮扶力量投入资金273.85万元,占崇州市年度财政帮扶资金的53.69%。
各方力量集结,崇州市在人才、智力、资金等方面源源不断地为马尔康市注入新鲜“血液”。
从“输血”到“造血”让帮扶可“持续”
“马尔康市地广人稀,原生态、无污染物产丰富,而成都地区人多地少,加之近年来‘绿色无污染’深入人心。把马尔康的高原生态产品销往成都等内地城市是一条新出路。”找准了两地的契合点,崇州市援藏队对接马尔康市各个专业合作社,引进土而奇、成都蜀禾彩、健生堂、宏记旅游、环球国旅、琉璃旅投公司6家企业,与马尔康市9家农产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携手将高原特色产品带入内地市场。
“我们的马尔康会客厅终于落成了!”站在与成都蜀禾彩公司合作建成的特色农产品实体销售店前,泽郎扎巴十分激动。
这位20出头的藏族小伙是马尔康安林种养殖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去年,合作社与成都蜀禾彩公司合作建成的首个特色农产品实体销售店在成都市武侯区龙阳街开业。“这是崇州和马尔康携手奔康的友谊结晶,现在山里的产品也可以卖到城市了。以后,我要努力把实体店开到全国各大城市,让全国人民都尝尝我们家乡的好东西。”
同样是在援藏工作队的鼓励和指导下,马尔康市几名年轻人成立了马尔康茸康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西索良品”品牌,经销本地野生菌。自去年公司成立以来,已销售松茸、鹅蛋菌、黑虎掌等野生菌7.7吨,带动了大藏乡、沙尔宗镇、龙尔甲乡、草登乡等地野生菌销售,涉及贫困户30余户,成为第一个进入“净土阿坝”品牌的野生菌产品。
两年来,在走基层、认亲戚、捐资金的同时,崇州市援藏工作队把崇州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带入马尔康的村村寨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新型农业。优化农村产业布局,重点以阿坝中蜂、野生菌、藏香猪、牦牛肉、梭磨大白菜等特色产业为抓手,规范基地生产标准,实现规模化生产,延长产业链,发展区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村集体收益。群众积极响应,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年时间里,第一批崇州市援藏工作队瞄准“户脱贫、村退出、市摘帽”目标,践行“说马尔康话、干马尔康事、做马尔康人”誓言,一步一个脚印,千方百计助力马尔康群众脱贫致富,谱写了藏汉一家亲的时代乐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荣昌)10月26日,中国·四川第四届森林康养年会在崇州街子古镇开幕。副市长刘旭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旭光表示...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