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为抓手书写水韵花乡、艺雕廖家的乡村振兴实践

成都日报 2018-09-04 04:14 大字

金秋九月,沿着六环路开车行进,从崇州廖家出口驶出后五分钟车程,便可欣赏到大片的紫薇花海,还可一饱乡村工匠们艺雕的眼福,俨然成为成都周边夏末秋初乡村游的好去处。

近年来,崇州市廖家镇确立“水韵花乡、艺雕廖家”发展定位,依托具有优势的古建艺雕产业和丰富的花卉苗木资源以及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因势利导,走出了一条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子。

聚焦乡村产业升级

打好发展“组合拳”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位于廖家镇民和村的龙虾体验园正式对外开门迎客,很快成了“网红地”,“小龙虾巴适,环境也好。”慕名前来体验了一把的成都市民周先生如是感慨。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要放在首位。”在廖家镇党委书记李刚看来,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必须要结合廖家发展情况,依托“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思路,全面夯实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政策五维支撑,深入推进“三个融合”,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

崇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在“西控”战略的引领下,要“努力诠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根据“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廖家镇的实践,已悄然成为崇州乡村振兴的独特亮点。

据悉,聚焦乡村产业升级,廖家镇从多方着手,打好“组合拳”。目前,该镇正努力产村融合拓规模。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低端的花卉苗木,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稻虾(鱼)共生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已建成稻虾(鱼)共生产业基地20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1000余亩、林下菌类产业基地100余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50余亩。此外,该镇还坚持产旅融合树品牌。按照崇州市委提出的“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发展战略,廖家镇深度整合古建艺雕、川派盆景、精品花卉苗木以及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等优势资源,以2018第六届四川自驾赏花节为平台,成功推出“木艺村”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96万余元,“廖家木雕”也成功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顺利启动“瓢虫村”三期项目建设,新建瓢虫文化科普馆、景区文化墙、日晷文化广场等景点,全方位对景区实施提档升级,并作为成都市申报创建2018年省级农业主题公园。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自然观光、艺雕展示、生态养生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水韵花乡、艺雕廖家”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产销如何融合才能增效益?廖家镇树立了“互联网+”思维,建立“线上线下”营销新模式,通过打造龙虾体验园、艺雕展览馆等线下实体店,形成“前店后厂”产业布局,延伸产业价值链;积极主动与全友家居、工商银行等对口帮扶单位对接,借助其“融e购”等电商平台,对艺雕作品、林下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开展线上销售,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延伸市场辐射,提升产品效益。

生态本底成发展红利

美丽公园城市廖家乡村表达

地处崇州市北部十万亩粮经旅综合示范区的腹心区域的廖家镇,除了交通区位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产业优势突出等优势外,更是有着独特的生态本底。当下时节,漫步在廖家镇紫薇基地就可以看到,花间小路、亲水项目、风车、水车、蝴蝶等相得益彰,伴随着打造的集亲子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紫仙园,自然天成,将生态本底自然表现。

守护好良好的生态本底,廖家镇党委主要作好环境整治、水体保护、林盘修复“三篇文章”,从而将生态本底变成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助力器”,书写美丽公园城市廖家乡村表达。

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文章,廖家镇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场镇街道保洁标准和品质;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确保“户集、村收、镇运”模式有效运行;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巩固整治成果。做好“五河两渠”水体保护文章,该镇深入推行河长制工作,制定《廖家镇河长制考评制度》和《廖家镇2018年河长制办公室日常巡查督办实施办法》,将抽查巡河日志和工作台账“常态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联合市水务局、执法中队开展综合执法,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做好天府新林盘打造修复文章,廖家镇在保留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按照“乡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原则,启动龙福新村土地整理、“刘家仓”拆院并院、“胥家林”保护修复项目,打造体现天府“乡愁”记忆,功能复合的现代林盘院落。按照“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的方针,选择民和村“女儿洞”、廖场村“韦家院子”等林盘进行示范打造,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发动群众对林盘房前屋后、院落巷道、水池沟渠进行清扫整治,彻底解决林盘“脏、乱、差”等问题,切实做到清爽、干净、整洁、有序。

此外,廖家镇还实施宜居品质升级工程。顺利完成白云路“路灯亮化”工程和廖家中学外联通道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场镇的交通基础设施,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安全出行。实施“花重廖家·增花添彩”行动,开展“最美林盘”、“最美院落”评比活动,成功打造白云路“紫薇大道”,完成虹桥新居风貌改造,场镇景观形态得到进一步提升。黄月/文

新闻推荐

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成都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本报记者张红霞今年以来,在成都市各类论坛峰会上,来宾们在主人热情的欢迎辞中时常...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