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川西林盘韵味 享诗歌田园之美

成都日报 2018-07-17 04:00 大字

“村民反映房间早就被预订空了,每天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名誉村长”张永超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民宿就一房难求,甚至连周边乡镇的民宿房源都变得紧俏,“现在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很多村民都自发将自己家打造成民宿、茶馆,大家干劲都更足了!”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彰显的是城市形态的和谐大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川西林盘别具特色的韵味,实现了产农相融,实现了农耕文明、现代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让人们畅享望山见水,返璞归真的诗意田园乡村之美。

新场景

依托林盘发展乡村旅游

打造农村消费“新场景”

走进竹艺村,一座座农家小院掩映在竹林之中,蜿蜒的小径盘旋其中,夏雨过后,清风拂面,游客结伴而来,或静坐竹下品茶一杯,或远眺青山耸翠,颇有世外桃源般的恬静与闲适。“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竹艺村的报道,今日一来果然不虚此行,既体验了竹编制作,又亲手做了香囊,还呼吸到了新鲜空气,生活在这样‘高大上\’的农村简直比住在城市还要安逸!”来自山东的姜女士一边发着微信一边感叹道。

“依托山形地势,我们组织村民平整了道路,修葺了房屋,把‘微景观\’引入了院前屋后,将这片拥有优良自然本底的林盘,打造成为能够反映地域特色、时代风貌,错落有致又尊重村民生产生活习惯、便于发展相关产业的‘幸福新村\’。”竹艺村相关负责人说道,今年以来,成都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以川西林盘建设为机遇,竹艺村将建设成为以生态为本底、多功能复合的生态场景、消费场景、创新场景为一体的新农村。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农村不同,竹艺村在保持传统农村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并以“竹”为核心,实现了环境的改变和产业的兴旺。“在竹里,游客可以听风赏竹、烹水品茶,还能欣赏当地竹编匠人的手工艺品。”竹艺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自今年2月开村以来,除了川西林盘的代表地标——竹里外,竹艺村还丰富了竹编博物馆、三径书院、来去酒馆、遵生小院等各类业态设施,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融入时尚新元素

竹编产业重焕新生

竹艺村位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所在地——崇州市道明镇,传统的竹编手艺在这里世代传承。“为振兴道明竹编产业,我们与中央美院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同提升竹编设计水平。丁春梅、杨隆梅等新生代传承人在中央美院学习后回村里带起一批后起之秀,融入了时尚新元素的新产品:竹编女士手袋、竹编装饰的茶具、艺术品等销量非常好,来竹艺村参观求购的客人接踵而至。”崇州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道明镇还成立了竹编协会,其主推的“丁知竹”“继军” 品牌已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会带动慈竹种植农户2000余户, 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年;带动竹编从业人员就业5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9000元/年。

从传统的箩筐、凳椅等日常用品到时钟、吊灯、家具组合等大型景观陈设,记者在“丁知竹”的展厅里看到,具有时尚新元素的竹编产品越来越多,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手工雕刻出精美的图案、检查铜丝和竹条是否聚紧……在竹艺村的一家竹制品厂里,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有好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进厂做起了竹编,老一辈的竹编手工艺人也能在这里继续发挥余热。”竹艺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产品多数来自定制订单,未来还将继续与各大院校合作,引进新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扩大市场,在传承传统竹编文化的同时,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新举措

丰富现代服务功能业态

未来成都将现100个林盘聚落

“根据规划,成都市将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同时注重川西林盘的合理利用,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产业,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要求,植入商务、会议、博览、度假、双创、社团组织等现代功能业态,增强林盘自我造血功能,提升林盘品质,构建本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特征的新型林盘聚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市正力争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

记者了解到,充分挖掘林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深厚的传统文化,成都市在今年率先启动100个川西林盘的修复整治,重点扶持打造20个精品林盘,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及资源,确定林盘产业发展方向,既要突出林盘的产业特色,又要融入全域成都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圈,将林盘产业培育成为全市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组成环节,将林盘产业纳入整个产业生态圈统筹考虑、统筹布局,特别是以“轻资产、重生态、高附加、广辐射”为原则选择适林产业,推动林盘产业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植入商务、会议、博览、度假、旅游、双创、社团组织等现代功能业态。

新气象

乡村不止于“乡愁”

更是承载品质生活的沃土

谈到乡村,最容易触发的联想是乡愁,是诗歌田园般的诗意。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袁烽将“竹里”带到了现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他对于乡村的见解:“这次展览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乡愁,更希望回到中国文化的发源之地,去寻找被遗忘的价值和被忽视的可能性,于此展望,我们未来的乡村。”

袁烽对竹艺村的情感颇深,在深入探访村庄后,打造了集生态、文化、产业、生活、公益五位一体的乡村基础设施空间及文化产业系统。袁烽说,竹里的设计理念,源于陆游《太平时》里的一句诗:竹里房栊一径深。这个在乡郊田野上盘旋着的青瓦房,由轻型钢木构架支撑起内向重叠的环形青瓦屋面,70%的高预制化率也实现了主体建筑、室内、景观共用时52天的极短施工周期。盘旋的屋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内向的院落,为室内提供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内与外,竹与瓦,新与旧的关系被概括在“大象无形”的屋顶之下。

一位到中国馆近距离参观“竹里”后的法国设计师现场说,通过这样一件作品,他能感受到建筑设计师对传统建造范式的全新定义。通过先进产业化手段装备起来的未来乡镇产业化工厂,一旦与农村建筑产业化结合,必将产生一个更有意义的产业化升级。

以竹里为代表的竹艺村集群,已经成为川西平原的一张名片。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划,到2022年底前,成都市将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打造100个精品林盘,形成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聚落;在打造的过程中,将充分依循传统川西林盘“田、林、水、院”空间格局,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在川西坝子逐步呈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

据悉,成都市将围绕特色镇布局林盘保护修复点位,采用“特色镇+林盘+产业园”“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三种建设模式推进林盘保护修复;依托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特色资源,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等项目,统筹推进林盘保护修复。

本报记者 赵荣昌 实习记者 祝箫

摄影 胡大田

新闻推荐

水稻收入保险破冰四川综合金融支农再创新

■本报记者杨雪文/图7月11日,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集贤梁景土地股份合作社、桤泉镇高丰土地股份合作社、集贤天地宽...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