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米该如何突围?
在成都各大超市,很难看到四川本土大米销售。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日前,一则有关四川大米品牌不响,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切。
四川是稻谷主产省,也是大米消费大省。在产量屡创新高,但市场竞争力不强,流通受外省影响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四川大米该怎么突围,才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带着问题和思考,记者走访了业界人士。
◎四川是水稻生产大省,常年种植万亩左右,总产万吨以上,面积、总产均居全国前列◎四川是大米消费大省,常年大米消费万吨左右◎川米大多走农贸批发等大宗低端渠道,中高档市场一直被东北粳米和泰国米垄断
市场调查
“稻强米弱”,市场上难见川米品牌
四川是稻谷主产省,也是消费大省,但进入市场流通的本土大米却很少,原因何在?
“你们超市有四川本土大米销售吗?”月日,记者致电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咨询本土大米的销售情况,得到了否定回答。
“我们采购大米,四川米要价4元/公斤,而同档次的东北米仅3.4元/公斤,四川大米口感较粗糙,与东北大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且价格更贵,所以永辉超市鲜有四川大米销售。”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唐平告诉记者,该超市在四川有家店,销售的大米主要是东北大米、汉中米、泰国米等,大米平均售价4.4元/公斤,公司每次统一采购上千吨大米,而四川大米的种植较为分散,难以有效组织充足的货源,这也是导致四川大米难以进入超市销售的原因之一。
月日,记者在成都另一大型超市也了解到,该超市销售的近百个大米品类中,本土品牌仅多个,其中产地在四川的仅4个。
“四川水稻9成以上为籼稻,受高温、小温差、弱光照的生态条件限制,不利于优质稻米形成,与粳稻比,籼稻本身黏性较差,口感也差一点,杂交稻米粒外观也相对差些,商品率不高。”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气候条件和品种原因影响,四川大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强。
“四川是水稻生产大省,常年种植万亩左右,总产万吨以上,面积、总产均居全国前列。同时四川也是大米消费大省,常年大米消费万吨左右。但长期以来,四川都是‘稻强米弱\’,川米大多走农贸批发等大宗低端渠道,中高档市场一直被东北粳米和泰国米垄断。”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全省调入大米万吨左右,至少在市场上,基本很难看到川米品牌。
田间寻访
种植优质稻不赚钱,农民更愿种高产普通稻
既然川米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品质不佳,口感不好,那为何不推广优质稻米种植呢?
带着问题,记者深入田坎,征询粮农的建议,得到的回答简洁而清晰:种优质稻米不赚钱,农民不愿意种。
月日,崇州市白头镇,种粮大户叶志祥在盘算着明年的稻谷种植计划。
去年叶志祥种植了余亩稻谷,今年丰收了余吨稻谷,今年月,以2.6元/公斤左右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当地粮食收储企业。
“这亩稻谷中,冈优杂交稻占%,而宜香等优质稻仅占%左右,为何多种普通稻,少种优质稻?”叶志祥告诉记者,是因为普通稻产量高,优质稻产量少,普通稻亩产可达到公斤,优质稻亩产仅有余公斤,虽然优质稻的收购单价比普通稻略高,但综合算来,一亩优质稻还是要比普通稻少赚元钱。
“普通稻种售价6元/公斤,而优质稻售价却高达元/公斤,去年政府给我免费发放了公斤宜香稻种,这才种的,如果自己掏钱买种子,我肯定首选价格便宜,产量更高的普通稻。”叶志祥告诉记者。
叶志祥的选择不是个案。省农业厅粮油处负责人刘代银介绍,过去在强调增产的大环境下,川米多年来一直以追求高产为目标,所以四川省大力推广了冈优、Ⅱ优系列等高产籼稻。
“四川粮食转化需求量大,过去为满足白酒、食品加工、畜牧产业的需求,四川省大力推广了高产水稻,注重了水稻的产量,却忽略了市场消费的转向,这是川米品牌不响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度追问
川米难被吃到,川人口粮供应如何保质保量
川米难被川人吃到的问题,在农业生产领域引发关注的同时,也在消费领域触发人们的思考:如何保证川人口粮的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
“虽然川米很少进入流通市场,但川人大可放心食用各类大米。”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满足消费需求,近年来四川省创新推进了“放心粮油工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亿元,撬动地方及社会资金亿元以上,已建及在建个粮食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管平台,建成了放心粮油各类示范店余家。
在种植领域,为满足本地的消费需求,四川省也开始了品种的改良和产业的调整。
“年起四川省便开始了导向调整,科研单位着手创新育种,年起育种有了很大突破,涌现出了川优、宜香优、德优等系列达国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的好品种。年,川米开始向品质方向发力,四川省率先探索出了‘政府购买品种、企业集中繁育、项目配套转化\’的转化推广机制,在市个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县,累计推广了‘川优\’稻谷万亩。”任光俊表示,四川省研发的新品种大米口感不亚于泰国香米,重要指标均达到泰米标准,品质也不亚于东北米,该品种有力促进了四川省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
“为了扩大优质大米的种植面积,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四川省还拿出上亿元财政资金采购 ‘川优\’稻种,大部分随项目免费赠给散户农民,目前在试点的每个县种植面积也达到了2-3万亩。”刘代银介绍,经过近几年发力,目前四川省优质稻的种植比例有了较大提高,达到国颁二级标准的优质稻面积近万亩,已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走向未来
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业界期待川米崛起
大米种植的气候、土壤环境难以改变,但大米的品种可以调整,种植方式可以创新,品牌打造可以加强,精深加工范围可以扩大,流通渠道可以更为通畅……业界认为,川米走向未来,占领市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在种植方面,要推行更多的优质品种,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任光俊认为,四川省的水稻种植在关注高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品质。对此,省种子站站长付洪也表示,明年起四川省将改变以往以“冈优”为对照的品种审定方式,改以国颁二级的“宜香优”为参照,提高门槛,同时,四川省将力推非优质不展示、非优质不推广的新要求,从源头发力,提高优质稻种的市场占有率。
叶志祥认为,尽管冈优等稻米产量高,但只要政府拿出切实的行动,给予粮农足够的补贴,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农民还是愿意改种优质水稻。
唐平则认为,有了优质大米之后,在销售方面,四川大米还应该抱团出击,主动对接市场,破解农业生产分散的瓶颈,建立产销联盟,将千家万户的粮农与各大超市对接起来。
此外,在产地布局方面,任光俊建议,大米消费正从外观好、适口性好转向绿色安全,川米应把重点放在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好的川东北等地发展。
在精深加工方面,某大米生产企业负责人认为,农业生产部门可为加工企业提供从供种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一条龙服务,最终保证真正实现订单种植、优质优价。
业界认为,在四川加工大米是薄利行业,水稻种植有补贴,但加工环节却没有,如果对加工川米也给予补贴,鼓励企业加工川米,则肯定能提高川米的市场供应量。
“一方面过去与小农生产相对应的传统粮食流通业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和社会化组织的需要了;另一方面四川人口基数大,近年来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加,但我们却受到生产的刚性约束,产需缺口巨大是四川稻谷流通领域的一个现实。”省粮食局产业处处长王亚楠告诉记者,对此省粮食系统正准备成立优质川米创新产业联盟,将农业、粮食、种子、专合社、加工企业等统筹起来,学习川茶“天府龙芽”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川粮大米”大区域公共品牌。
日前四川省出台了 “四川农业供给侧改革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年全川%水稻将变为优质稻。此外,正在征求意见的四川“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未来四川省将着重打造四川大米品牌,“川粮大米”将紧随“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后,成为四川省明确扶持的三个重点区域公共品牌之一。
先把品牌打出来,让国人知道四川有好米,让川人先喜欢吃川米,再进一步占领国内市场,最终走向国际,四川大米的崛起正被业界期待着。
新闻推荐
11月20日,空军女飞行员余旭烈士的骨灰安放于崇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的亲人、战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及数万群众挥泪送别这位崇州人民的好女儿。三日来,36万群众从全国各地赶来致哀致敬,送来的献花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