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情味 我们的城市应是便捷的、通透的、有人情味的决不能变成一座“围城”

成都商报 2016-01-15 18:20 大字

我们的城市 决不能变成“围城”

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城市?昨日的会议阐述了新形势下成都的城市发展

以“四态合一”思路引领城市发展;

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

以“大开大合”气魄做强城市功能;

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以“共建共享”原则凝聚城市主体

深入实施“立城优城”“统筹城乡”战略,加快推动城市空间由“圈层式”向“组团式”转变,构建起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双核,以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为支撑,以小城市、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市域城镇体系

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布局 优化城市空间

2020年,轨道交通覆盖所有区市县

■至2020年,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各自成网的轨道交通体系

■规划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成为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研究机构和最佳旅游目的地

■加快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建设,形成“一主两副多点”场馆体系

成都将怎样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记者获悉,成都将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布局优化城市空间;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

轨道交通基本覆盖

卫星城与“双核”间至少两条地铁

在全域层面上,规划构建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健康合理的城市结构,推动体系结构转型升级,以提升中心城区、区(市)县、小城市、镇村的协调发展。

至2020年,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加上在建里程总长达到650公里,实现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重达到35%。轨道交通(含市域铁路)基本覆盖所有区县。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各自成网的轨道交通体系,支撑“双核共兴”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双核”为中心形成半小时轨道通勤圈,保证卫星城与“双核”之间至少有两条地铁联系,且至少一条为“点对点”快速轨道,区域中心城与“双核”之间至少有一条市域铁路联系。

城市音乐厅2018年建成首演

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

“规划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市规划局介绍,成都市重点关注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会展名城、国际文体活动名城3大要素。

目前成都年度举办国际会展113次,已经与24个城市成为国际友好城市、获批外国领事机构15家,已经初步构建了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但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首先表现在缺少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展览、体育赛事;其次,成都旅游的国际化水平较低,2014年境外游客入境人数达到197.8万人次,仅占总旅游人数的1%。

成都市将规划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规划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成为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研究机构和最佳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重点推进都江堰万达文化旅游城、西部旅游总部基地等重大旅游项目。加快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推进安仁古镇、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花水湾·西岭雪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规划建设国际会展名城。加快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建设,形成“一主两副多点”场馆体系,包括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非遗园文化旅游会展综合体,办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重要展会活动。

规划建设国际文体活动名城。按照世界一流、时代之巅(对标纽约林肯中心)的标准,规划建设成都城市音乐厅(预计2018年建成首演)、规划选址露天音乐广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力求高品质的文化设施与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打造百年文化工程,塑造世界一流城市文化新地标。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西南交大教授建议:地下造个“小成都”

■以地铁修建为龙头,串联小型、单个的地下空间

■使之连成网、结成片,再辅以下穿隧道、城市共同沟形成的线

■点线面综合开发,区域互联互通,共同构成恢宏繁华的地下空间

“一座城市发展的眼界和胸怀,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和能级。”成都将拿出“大开大合”的气魄,跳出“西部宿命”,对标先进城市,提升市政设施承载能力。

合理开发,多出40%面积

在本次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也提交了这样一份提案,指出“十三五”期间成都应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地铁修建为龙头,串联小型、单个的地下空间,使之连成网、结成片,再辅以下穿隧道、城市共同沟形成的线,点线面综合开发,区域互联互通,共同构成恢宏繁华的地下空间。

“成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地铁建设,围绕地铁站点进行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已迫在眉睫。”市政协委员、西南交大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翠芳教授是提案的起草者之一。她介绍说,如果成都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相当于成都的可开发面积又多了40%。

张翠芳告诉记者,成都已初步展开地下空间利用,但规模小、随意性高,离深圳、香港等城市的开发水平有不小的距离,更不要说首尔、东京等国外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目前,许多地下通道都是为了解决一时的拥堵修建而成,降低了出行效率。

“成都已经有实力、有需求系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张翠芳说,成都面临着分界点,如果放任地下空间无规律建设,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根据“十三五”规划,成都市将在未来5年平均每年开通地铁2条以上,累计建成投运地铁13条,总里程达500公里。地铁的大规模修建必然会带动地下商场、餐饮、娱乐设施的配套完善,而没有规划的建设是对地下空间的破坏。相反,如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地下的可开发面积相当于地上面积的40%,成都将在地下建成小半个新成都。

建设重点:系统规划地下的“线”

地下空间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从全市视野的角度,系统规划建设城市共同沟、下穿隧道和路网等地下空间的“线”,这也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谋而合。共同建设、资金分摊、集中管理,建设集约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将有效解决“拉链马路”等问题,避免低效和破坏性开发。

“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空间要具备吸收和输送功能,浅层与深层立体开发。”张翠芳说,浅层包括市政管线、共同沟、过街通道,深层包括轨道交通、城市深层交通隧道和深层雨污隧道。只有将两层立体开发,共同规划,才能利用好地下空间这种新型国土资源,也才能向国际化大都市迈出稳健的一步。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钟茜妮

成都地处西部内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客观上存在区位劣势,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大开大合”的气魄,跳出“盆地意识”,打破“西部宿命”

以“大开大合”气魄 做强城市功能

满足成都应急供水需求 第二水源拟春节后开工

■如无法增加供水能力,成都主城区在2018年的用水需求就将超限

■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位于崇州文井江,距成都市区约72公里

■李家岩水库建成后,可为成都市提供3325万立方米应急供水备用库容

“为确保李家岩水库工程能够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并完成成都市政府确定的‘春节后全国两会前开工\’的目标,成都市兴蓉集团与崇州市李家岩水库工程项目推进工作指挥部举行联席会议,会商李家岩水库工程开工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大坝枢纽区场内1#交通公路被初步确定为李家岩水库工程的开工项目。“李家岩水库工程初步确定春节后动工。”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对李家岩水库开工的消息予以肯定。

据记者了解到,2013年,市水务局曾初步拟定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建设时间表,按照其中规划,力争2016年底开工建设。与此相比,目前初步确定的开工时间提前近一年。成都市水务局日前发布的《李家岩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李家岩水库位于文井江山区河段,坝址位于崇州怀远镇青峰岭社区境内青峰岭大桥上游约1.3公里处。坝址距上游(库尾)文井江镇约10公里,距崇州市约29公里,距成都市区约72公里。

曾参与成都第二水源选址工作的水利专家陈渭忠对成都商报记者说,成都目前一个水源养活着七八百万人。一旦水源上游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化学药品泄漏等突发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时,据记者了解,成都年均用水量近5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列全省倒数第五名;主城区每年新增人口10万人以上,用水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成都现在的自来水厂日均供水能力只有178万吨,实际用水量已经接近160万吨。由于成都用水基本依赖都江堰灌区,如无法增加供水能力,成都主城区2018年的用水需求就将超限。

李家岩水库建成后,可为成都市提供3325万立方米应急供水备用库容,用于紧急供水,满足成都市30天、人均70%用水定额的应急供水需求,是都江堰岷江主水源的必要补充。“确保2020年投入使用。”成都商报记者 王春

建设“海绵城市” 1万平方米以上建筑 须配建雨水调蓄设施

成都因水而兴,但同时也曾因暴雨而遭受损失。但自从“海绵城市”的概念被引入成都,水务部门正在加紧“变废为宝”的步伐。根据最新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新建或者改扩建项目一万平方米(含)以上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400立方米的调蓄设施。

除了修建雨水调蓄设施外,成都将进行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等滞渗工程的改造与建设,解决内涝。水多时进行多点位的存储,水少时补不足。

与此同时,天府新区正在全面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新区自然浅丘地貌特征,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新建海绵体。通过透水铺装、屋顶雨水回收、渗水绿地,滞蓄、净化、回用雨水,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包括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系统、鹿溪河上下游湿地等,都属于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春 辜波

成都这座城市,表面上散发着舒适休闲的生活气息,骨子里却富含着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

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初步具备了同世界先进城市“掰手腕”的能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 激发城市活力

科技成果赚钱 70%以上奖研发人等

■“吸引更多创客做安逸的蓉漂”“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创业应该来成都。”

■未来要激活创新活力,高校是重要方向

■成都科学城是重要的创新创业要素,要在成都科学城建设更多创新创业载体

本次两会上,成都提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发城市活力。那么,成都将如何做?昨日,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卢铁城表示,成都将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提升环高校成果转化区水平,未来将与更多知名高校共建产业研究院,还将打造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未来,升级版“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将渗透到普通市民生活,成都将形成创新创业整体效应。

全球创交会

正申请国家级

“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卢铁城表示,2016年,成都将营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和开放合作战略,吸引更多创客做安逸的“蓉漂”,“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创业应该来成都。”

2015年,成都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形成了品牌效应。卢铁城表示,未来,将加大“菁蓉汇”密度,并提升质量,“2015年我们办了15场,今年肯定会更多。并且将走到更多国家去。在质量上,我们要选更好的项目,创业导师、投资机构更国际化。”

去年11月9日,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蓉举行。在本次两会上,该交易会已经被冠上“中国”头衔,在卢铁城的解读里,这意味着,该会议将被提升到国家级,“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我们的目的,是想办成北京的科博会等级别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品牌活动吸引国际友好城市来参与成都双创,让更多人才、科技、国际合作在成都集聚。”

对于成都的双创,卢铁城充满信心,未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将增长15%,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家以上,“提升全社会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创新创业将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市民的骨髓里,成为成都的气质。”

此外,成都还将着力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搭建军民兼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信息安全等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推动多领域深度发展。卢铁城透露,将先摸索信息安全、核能、航空航天三个领域,形成示范效应、可复制可参考的样本和榜样,“做好之后就可以全社会复制。”

更多高校产业研究院

将落户成都科学城

卢铁城有20多年的高校经验,曾是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部部长。创新创业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才。”在卢铁城看来,未来要激活创新活力,高校是重要方向。

“高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能支撑城市的创业活力。”卢铁城表示,目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可以通过高校‘三权改革\’,做一些积极探索,激发青年大学生创业活力,让有颠覆性的技术转化为成果。”未来,成都将允许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0%以上用于奖励研发人和直接贡献人员。

“成都科学城是重要的创新创业要素。”卢铁城表示,目前已有构想,在成都科学城建设更多创新创业载体,“目前,清华大学已经有产业研究院落户,未来,将引导更多驻蓉高校新型产业研究院入驻。”

卢铁城介绍,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正在洽谈中,“同济大学涉及建筑、环保等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则是智能制造、服务业等。”

本月底,成都将和4个高校签约,共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及多个附件协议,“合作将落到实处,学科建设将融入城市发展。”

新型产业研究院将如何运作?卢铁城有自己的看法。几天前,他刚刚赴北京参加全国科技会,在现场,多个省市提出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思路,他深受启发,“比如广州要建立部省合作的研究院,武汉的产业研究院等,都可以给成都启发。特别是武汉理工大学办的研究院,已经快要上市,对经济发展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卢铁城看来,以前的科技园多是高校主导,老师拿着技术开公司,更像是老师自己的探索,“政府、市场的力量不够。希望有更多的力量来支撑发展。未来的研究院,将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由企业+高校来运作,政府来推动。”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新闻推荐

公共足球场“闭门谢客”?崇州市体育中心澄清: 可以免费踢足球 但需要先办个申请

近日,有崇州市民向成都商报反映,崇州市体育中心里建了2米高的围栏,球场和跑道限制了出入时间。相比于以前全天24小时都能自由出入,现在去锻炼不方便了。那么,现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市民抱怨:门锁...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