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写入“一号文件”农业共营制从他手中燃起火苗……

四川日报 2015-11-13 09:09 大字

开栏语

2011年,也是这样一个冬天。成都开始全面部署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战略。

2014年初,成都市委审时度势,对“五大兴市战略”作出完善和提升,把“产业倍增”战略完善为“产业升级”战略,把“三圈一体”战略调整为“统筹城乡”战略,并对“五大兴市战略”的内涵进行丰富充实。

装上新的发动机,几年来成都发展日新月异——全市GDP连续跨过多个千亿台阶,正式跨入“万亿俱乐部”;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红利逐步释放,人们获得感越来越强;城市发展加快,宜人成都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面貌……

历史的洪流,奔涌进1400万成都人的生活,会交织出怎样的精彩故事?

从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见证“五大兴市战略”》,选择一些与历史一同转身的成都人,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来感受时代的脉搏。

一段时间不见,周维松的身份变了,从过去大家熟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变为崇州市隆兴镇副镇长。

35岁的周维松,这些年来“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用”,忙碌围绕一个词展开:农业共营制。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这一模式不仅引起华南农大教授的研究兴趣,还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崇州市第一位农业职业经理人,周维松是“共营”中,最原始的火苗之一。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共营制“出炉记”

2001年,20岁的周维松从温江农业学校(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崇州市桤泉镇农技服务站工作。

周维松最常做的工作,就是到村上给农民讲解最新的种田技术,“刚开始几年,来听课的农民很多,站满了会议室;2007年左右开始,来听课的就只有村干部了,听得也不认真……”“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费尽心思打理一年,每亩也就能多挣个一百多块,还不如出门打几次零工”,他明白这变化的原因。

撂荒出现了,规模流转也出现了。2008年,桤泉镇来了十多家公司,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这些公司虽然有资金,但在农业技术、劳务组织等方面都缺乏经验,最后都“弃田而走”。

“市农发局局长来找我,两个人聊了好半天后,下决心去走一条新路,解决农村‘谁来种田\’的问题。”2010年4月的这次谈话,至今让周维松印象深刻。

三个星期后,崇州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隆兴镇黎坝村成立,共有101亩土地入社,周维松被合作社聘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社员打理土地。第一年,他让入社农民获得了每亩地608元的分红,获得农民的极大信任,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覆盖面迅速扩大。

2011年,热闹的课堂又回来了。那是崇州市第一次举办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来了40多个人,都听得很认真,提了很多问题。”作为讲课人之一的周维松重新感受到了讲课的激情,“很多老农技工作者,也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

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参与的模式,经过五年不断打磨,逐渐完善为如今的农业共营制。

共营制“出川记”

周维松成了崇州农业共营制的代言人。包括《焦点访谈》在内的记者采访,都对共营制为何能够成功感兴趣。周维松的回答很简短:能让农民自己做主,能让农民赚到钱。

在担任农业职业经理人期间,周维松没有让农民亏过一分钱。合作社成立后,第一次给社员汇报生产成本预算,每一项成本的预算都比农民单干的时候少,“上了规模,我就能拿到批发价格的农资。”

让农民做主,是周维松对这个模式的最大信心来源,“农民入社自由,退社也自由,该种什么东西,怎么种,农民都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这是流转模式无法办到的。”

共营制火了,成为全国的关注点。今年,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在成都召开,崇州进入了仅有的2个参观点。

告别农业职业经理人岗位,周维松说:“农业是隆兴镇的主要产业,我分管的也是农业,今后还要把共营制继续推广完善下去。”

名词解释

农业共营制:在推动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中,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 “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破解农业生产经营中“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四个制约和“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三大难题。

新闻推荐

多种方式养老 方才老有所依

养老中心既能养老也能看病老人说:收费标准能不能低些承诺位于崇州市羊马镇中华村三组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项目被列入了去年该市的民生工程项目,按要求应当在今年建成。目前,该项目已于10月提前完...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