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古老藤编谋“新生”
□本报记者 张红霞 蒋君芳
崇州市怀远镇上,昔日繁华的“藤编一条街”,正面临萧条困境。
怀远藤编已有几百年历史,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2006年还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顶“非遗”光环,没能扭转近一两年藤编产业的下滑趋势。“这两年订单锐减。”从父辈手中接过藤编手艺、在“藤编一条街”上开店的李志辉认为,这与怀远藤编的传统销售方向有关,“前些年主要销往酒店、茶坊等,产品结构单一;近年经济下行,订单自然就少了。”
压力之下,有着岁月记忆的藤编产业该如何走出“低谷”?9月24日,记者探访怀远,解读古老藤编的新生路。
新设计闯开新市场
从“藤编一条街”一路逛下来,李志辉的店让记者眼前一亮:不少藤编“此店独有”,长颈鹿外形的摆件、蒙古包外形的休闲床、藤编吊灯等。
“这些产品的设计风格与酒店、茶坊应用的传统样式不一样,主要是针对个人家居的。”李志辉说,去年明显感觉到经济下行压力后,她就开始尝试把销售重心转移,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家庭使用的藤编家具。
这一顺利转型,源自李志辉从事藤编产业20多年来对产品设计创新的重视:她专门建立了一个4人设计团队,每几个月就会推出新的产品。目前,来自家庭的订单已经占到她店里全部订单的40%左右。
为了增加设计灵感,每年3月份的销售淡季,李志辉还全国各地跑,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些地方的人喜欢喝功夫茶,他们需要的茶几就跟喜欢喝大杯茶的四川人不同。”
新技术引入新思路
与李志辉的店一街之隔,是李建康的店。同样是从父辈手中继承店铺,李建康也下定决心转型,要保住这门古老的手艺。
他不仅邀请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合作,设计了一系列欧式风格的藤木结合家具,还打破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将“流水线”引入生产环节——这在整条街上都是唯一一家。
确定主攻个人家居后,李建康投资2000多万元,购买了两条家具流水生产线。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搞流水线生产?李建康说,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为手工艺制作,藤编家具的产品价格向来不低,这对藤编家具走进普通家庭不利。”
为了实现批量销售,李建康还探索出一项创新:把拆装技术引入到藤编家具中。“过去我们的藤编家具不能拆装,在运输上占空间大,成本比较高;现在我们搞藤木结合,就有了拆装组合的基础。”为此,李建康专门去广东的家具厂学习拆装技术。半年前,他已经成功把这项技术运用到产品中。
下个月,李建康将带着自己的新产品前往斯里兰卡参展,11月还将去欧洲,“我相信这些带有中国元素的家具,在海外会受到欢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雨)12月1日,记者从崇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了解到,该市积极推进PPP项目规范运行,促进了全市投资总额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全市已有6个PPP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总投资4.48亿元,引入社会投...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