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力军”与“老把式”的较量

四川日报 2015-03-23 10:53 大字

——崇州农业职业经理人调查

□本报记者 张红霞 蒋君芳

在并排而坐的几位农业职业经理人里,85后的魏涛显得“人高马大”——他毕业于成都体育大学,学的是武术专业;在他旁边,杨永强看起来则像是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很难看出,这个瘦弱的90后他已经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在农田里摸爬滚打了近两年。

他们的到来,让崇州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年龄结构不断“年轻化”。全市1624位职业农业经理人中,35岁以下的80后和90后占的比重达到了13.1%,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60后到90后,老一辈和新一辈经理人之间“观点碰撞、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支富有活力的职业种田队伍正在形成。

大学生加入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

魏涛曾经对“种田”有抵触情绪,“小时候家里种了十多亩水稻,每到放假,我就有干不完的农活。我当时就想,长大后做什么都行,就是不种田。”

大学毕业后,魏涛考上“一村一大”,回到自己的家乡崇州市桤泉镇,由此开始接触国家的各种农业扶持政策,对种田的反感逐渐转变,“现在的种田方式跟过去有很大不同,更讲究规模化和现代化。”

2013年,他家所在的千丰村发生了一件事:很多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了一位房地产老板,但由于效益不好,大家只拿到过第一年的流转费;为了解决眼前难题,村上决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来管理。

魏涛及时抓住了这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年多下来,他坚信自己选对了,“收入跟过去相比是翻了很多倍。更重要的是,村民们都很尊重我,也很信任我。”

与魏涛相比,1990年出生的杨永强,从小就“热恋”农业,最羡慕的就是“美国的大农场主”。高考第一志愿,杨永强填报了四川农业大学,但因分数不够,最终被第二志愿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但他没放弃内心的“农业梦”。

2013年,大学毕业的杨永强打听到省农业厅要搞新型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他自告奋勇地向省农业厅的工作人员毛遂自荐,“软磨硬泡”下拿到了培训名额。

很多同窗不能理解杨永强的选择,有的甚至看不起他现在的工作,但杨永强满不在乎,“现在的农业,‘技术含量\’一点不比其他行业低。”

“敢想敢闯”和“稳健经营”都重要

跟“小年轻”们坐在一起,70后的牟崇伦并无“违和感”,但谈起话来,还是能感受到他们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年轻人敢想敢闯,而“老资格”更有经验更稳健。

2012年,老牟受聘于崇州市集贤乡梁景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合作社管理2000亩土地。多年卖农资的经验全有了“用武之地”。

虽然种蔬菜的经济效益可能高些,但老牟坚持只种小麦、大麦和大米,“蔬菜风险大,大麦、小麦要保险得多,收入相对稳定。我首先想的是保证小春和大春的产量,把答应给农民的保底和分红赚出来。”

而杨永强和魏涛所代表的“年轻一辈”,则带来了一股“闯劲”。

第一年当农业职业经理人,魏涛就拿出30多亩地,尝试“稻田养鱼、养蟹”,“技术方面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找到市农发局的农技人员咨询,他们还能帮忙联系专家,怕啥?”第一年由于自己管理的不是很好,养的鱼和蟹没带来多少收益,但却给了他意外收获,“因为养鱼和蟹,水稻就不能用化肥,都是用农家肥,稻米价卖得高。”

杨永强的“想法”更大胆。别人踏入“农业职业经理人”初期,都从一两百亩土地入手,但2014年他却一下子“拿下”1000亩土地。

由于规模庞大,管理难题不少,喷洒农药就是一个,“面积大,要请的人多,恼火得很。”杨永强想到用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但一打听,购买无人植保机价格昂贵,他决定自己研发。为此,杨永强自费去了哈尔滨、江苏等地参加农机展“偷师学艺”,回来后凭着自己大学时期玩航模的经历,拉来大学同学帮忙,成功组装出了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植保机。

不断学习是两代经理人的共同任务

不过,杨永强正式踏入“职业农业经理人”的第一年,是以“亏损”告终的。“大春播种的时候,我选了一些优质水稻品种,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但与普通品种比起来,要晚熟些。”去年,杨永强的收割季一直延续到了国庆节以后,比别人整整晚了半个多月,结果,附近几个烘储中心都满了,后收的粮食没处存放,只能贱卖给收购商,“别人都至少卖1.1元/斤,我的只卖了0.8元/斤。”

对于自己的“短板”,杨永强看得很明白,“经验性的东西欠缺,要通过很多实战积累。”

魏涛也喜欢四处“拜师”,“病虫害专家”老牟就是他的一位良师,“我们经验不足,还得多学。”“无论是年轻一辈,还是年老一辈,要完全适应现代化的农业方式,都还需要不断学习。”崇州市农发局职业经理人来之不易服务中心负责人夏文斌说,为了提高整个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素质,崇州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知识更新”的培训会,并提供外出参观培训机会。

种田老手老牟,更不敢松了学习的弦儿。自从去江苏参观了当地的机械化水平、听了别人的账本后,老牟就打算,今年所有的田都实施机插秧。

搞了几十年种养业的60后的董治康,最近学到一个新词:电子商务。“培训会上很多老师都讲到了,电子商务是未来的趋势,我也要跟上。”虽然不太会使用电脑,但董治康已经“未雨绸缪”,聘请了一名学电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还考虑,今后产品推广成熟后,要把自己的“配送中心”也建起来,“搞O2O,这样才能提高效益。”

崇州市新增农业职业经理人信息统计情况

2014年

培训人数280人初中及以下109人39%

高中及中专135人48.2%

大专及以上36人12.8%

2012年

培训人数494人初中及以下365人73.9%

高中及中专99人20%6.1%

大专及以上30人

2014年

35岁及以下90人32%

36-45岁117人41%

46-55岁71人25%

56岁及以上2人0.7%0.7%

2012年

35岁及以下45人9.1%

36-45岁135人27.3%

46-55岁159人32.2%

56岁及以上155人31.4%

新闻推荐

崇州发放首宗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本报讯(记者蒋君芳)6月19日,崇州市三郎镇茶园林地股份互助合作社以合作社1300多亩林地的经营权为抵押,成功获得银行贷款授信,额度为200万元。同时,合作社三位社员作为第一批成员,获得了银行共计90万元的...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