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只盼风调雨顺 带来好年景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3-12 00:28 大字

资料图片

杜甫佳作《春夜喜雨》传诵千古,农人对春雨有何感受?

□本报记者 吴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写在成都,写尽了蓉城在春雨润泽下的繁茂生机,传诵千古。而对于农人来说,却不一定有如此浪漫悠闲的心情,去玩赏春天夜雨细密的姿态、酥麻的质感;只期待风调雨顺,带来好年景,而不要气候异常,导致庄稼失时、进而病虫害增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春天气温走高降雨频率减少

对于春天的气象物候,崇州市隆兴镇的村民普遍感受是近些年春雨少了,气候不如以前湿润了。“整个春天一直没怎么下雨,昨天下了一点点,地都还没湿。”隆兴镇黎坝村四组村民刘云清3月6日告诉记者。

省气象局农气服务科工作人员游超告诉记者,学界的学术研究和农民的整体感受有一致性,从大趋势来看,四川春天的气温在走高,降雨的频率减少,但强度大,大到暴雨等集中降雨增多。

相比较气候的变化,农民的感受可能不同于多愁善感的文人。对曾经连夜不休的春雨,刘云清的记忆都跟耕种有关。

“如果一连下几天雨,就要耽误农事的;雨大的话还可能把堤坝、水渠冲毁,洪水漫灌了田块,秧子可能扶都扶不起了。”刘云清说道。为了赶进度,雨头刚有一点小,他就要赶紧穿上蓑衣斗笠,下地干活去。别看“孤舟蓑笠翁”很有诗意,其实一件蓑衣有四五斤之重;也没有胶鞋,要打赤脚下地。好在种大春水田,光脚板也不觉得太难受。

“一种一收是最关键的。包产到户以前,粮食少,人还不够吃,也不担心发霉;后来承包到户,粮食收多了,必须每隔一两个月就摊出来晾晒。”刘云清回忆说,过去村里70%以上都是泥砖房、茅草房,一漏雨就要专门请盖草房的泥水匠来补;柴火容易发潮,不仅难得点燃,烟也会很大;潮湿环境导致卫生条件较差,七八岁的细娃子们少不了都要生跳蚤、虱子。

现代农业改变传统耕种方式

和大人不同,村里的小孩子则喜欢下雨,除了可以偷懒,还能去撒欢儿捕鱼。讲究的就摘一片巨大的芋儿叶子遮一遮头顶;但是一玩到兴起,早就不知叶子丢到哪里去了。“那时沟沟凼凼里,水多,鱼也多得很,鲢鱼、鲤鱼、草鱼都多;下雨的时候,更容易捕。做一个竹挡、或者竹筛子,在有一小段高低落差的地方设上陷阱,鱼就顺水漂下来,等着捞起就行。”回忆起儿时趣事,刘云清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如今,农村的生态圈层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常见的湿地动植物都消失不见了,这自然让人觉得少了很多野趣。“农业以前绝大部分靠老天降雨,现在由于排灌设施的完善,绝大部分都依靠水利工程进行灌溉了。”黎坝村村主任宁致全认为。

而农水设施的完善,只是现代农业发展一个方面。游超指出,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后者的意义在于给农业提供前瞻性参考,在尽可能维护生态多样性的同时,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布局,让“春夜喜雨”,不仅停留在诗人的浪漫诗歌中,更成为现代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浪漫樱花四川看

千佛山樱花园一隅。千佛山樱花园有不少白樱。刘山乡樱花娇艳。三郎镇樱花基地的小路。三郎镇樱花基地里的农家乐。□本报记者张立峰进入四月,樱花绽放。在粉色长廊中漫步,在落英缤纷下牵手...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