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干部谈援藏“一颗心都烫”

成都商报 2014-08-11 23:12 大字

吴永贵

两年援藏情 白玉成故乡

今年4月14日晚上11点17分,深夜时分,吴永贵的QQ空间更新了一篇日志,名字叫《白玉行》,是一首打油诗。“六月传令来,七月去援藏”,在两年援藏工作即将结束时,吴永贵用这首打油诗对两年的经历进行了总结,“胸中情谊深,一颗心都烫”。

吴永贵是武侯区统筹局的一名基层干部,2012年主动报名参加援藏工作。最初,他挂职白玉县环保局副局长,后又被抽调到白玉县群援办工作。在他的“老本行”环保项目上,吴永贵做得十分用心。为了解当地饮水安全情况,2013年3月,他联系成都地矿测试中心到白玉县对盖玉神山、二水厂、县中学、滴水岩、一完小等水源地进行采样分析。9月,又联系该公司对全县17个乡镇地面水环境质量及饮用水安全状况进行普查,为了解居民饮水安全状况及下一步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

上个月,吴永贵结束了两年援藏工作,回到武侯区继续工作。然而,这两年的经历,吴永贵和自己诗中那个“妻子只知道,要去远地方;女儿只知道,要买厚衣裳”的地方———甘孜州白玉县再也无法分割,“两年援藏情 白玉成故乡”。

李铭剑

以文化援藏为途径 助藏区致富

“我们的思路很明确,把文化援藏作为援藏工作的顶层设计。”2012年7月,崇州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铭剑受令奔赴甘孜州白玉县,开始为期2年的援藏工作。有别于其他的援藏工作队,李铭剑和同事们一开始就把援藏的思路定位在了“文化”两个字上,促进藏汉文化融合,以期建立援藏的长效机制。

一到藏区,李铭剑就带领崇州20名援藏队员,克服高原缺氧、饮食习惯、语言障碍等困难,迅速深入白玉17个乡镇考察,与当地干部沟通,与藏区群众交流,吃透白玉实情,找准援藏需求。“白玉有着深厚的文化,做任何工作都无法回避当地文化。”结合调研结果,李铭剑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援藏的理念,把先进文化理念带给藏区群众作为援藏工作的顶层设计,初步明确了援藏工作思路。

以文化援藏为途径,李铭剑的心里也有帮助藏区发展经济,帮助藏区群众致富的梦想。李铭剑和援藏工作队其他人员一道,为白玉县规划发展了药材种植、高原无公害蔬菜大棚、高原紫皮马铃薯种植、林下资源加工、民族特色手工业、藏式民居接待、昌台牦牛养殖及帐篷城接待等“七大惠民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产品有市场、公司有利润、农户有收入、家庭有就业的良好发展格局。

成都商报记者 刘友莉

新闻推荐

今天 我们为城市点赞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在书写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的过程中,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的记者团队见证了成都日新月异发展的每一个足迹,更随着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收获了自身成长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