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龚选舞:撰写“历史初稿”的崇州籍老报人

今日崇州 2013-02-08 15:48 大字

年轻时的龚选舞龚选舞著作封面龚选舞著作封面●周文良

前些天,我谢绝了一切应酬,足不出户,发扬“白加黑”精神,连更晓夜读完了由世界图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崇州籍知名报人龚选舞先生的回忆录——《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以下简称《前夕》)。

龚选舞,生于一九二三年,崇州市人,早年学农、习法。一九四六年自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法制组毕业后,“错作误闯地一头栽进了新闻界”(龚老语),在南京《中央日报》先后担任司法记者、“国会”记者、战地记者,后又陆续担任采访主任、编辑部代主任、副总编辑和“驻欧、驻美特派员”。七十年代后,龚老一直留在美国,先后担任两家侨报总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

从川西坝子走出去的龚选舞,年轻时怀揣一支笔,走南闯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报刊上撰写回忆录。一九九一年出版了《龚选舞回忆》,一九九五年出版了《国共战争见闻录》。作为龚选舞先生系列回忆录之一的《前夕》是龚老于二0一二年九月最新出版的第三部作品。

说实话,好久没有读到过这样一部能够让我如此酣畅淋漓、十分过瘾的好书了。那天晚上,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站起来推窗遥望夜空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我站在窗前,怀着崇敬的心情,遥想着大洋彼岸的龚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龚老笔下那些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人物和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场面,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迁至南京,六朝古都一片歌舞升平。刚从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龚选舞,在选择分配志愿时,因安慰一个新闻系毕业,名叫宋焱如的同乡学友而随便填了个“报馆”志愿,便阴差阳错地进了国民党的第一大报《中央日报》。从此,“一个四川的乡下土包子,成为见证诸多中外高官与重要事件的记者”(龚老语)。

一九四六年八月的一天,二十三岁的龚选舞坐在自南京飞往九江的豪华客机里闭目冥想:“小子,伴同这些个绅士淑女,你正在飞往夏都牯岭......亲自从事高阶层的采访!难道,这是真的?难道,这不是真的?”这的确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此以后,庐山牯岭的沧桑,中外政要的角逐,汪伪汉奸的丑态,外战内战的烽火等等,都在这个刚从法律系毕业就成为《中央日报》“额外临时试用助理记者”的笔下,完整地展现出来。

说来也真有趣,从小怕看官府杀人的龚选舞,不仅亲自在江苏高院采访到了公审汪伪“国府代主席”陈公博、汪伪广东“省长”褚民谊、汪伪“立法院”副院长缪斌等大汉奸的新闻,而且还巧妙地通过“眼线”,亲临现场采访到了枪毙大汉奸汪伪安徽“省长”、“立法委员”林柏生的新闻。拿作者的话说,“人总是能适应环境的”。作为一名法律记者,当年的龚选舞不得不迭上刑场看人行刑,胆子也就日益大了起来,于是,丁默邨、殷汝耕、刘晋钰、刘如心、陈公侠、吴石、陈宝仓等一个个汉奸,也就都在作者的亲眼所见下魂飞魄散!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说“新闻是历史的初(粗)稿”的话,那么,龚选舞无疑是一名秉笔直书的“历史初稿”的撰写者。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国共交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通过作者翔实的叙述,清晰、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用如椽之笔,记述了抗战结束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国府”极速由盛转衰,被经济拖垮、被中共打垮、被学潮闹跨的史实。字里行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厚重感。

龚老不仅是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的高手,更是再现众多大人物音容笑貌的忠实的述说者。在《前夕》第八章里,作者讲了一段精彩的插曲——在一次选举大会的间隙,正当作者在前厅采访时,一位三十来岁的精壮代表突然走来向龚老借笔。当时,作者随身携带的是一支用首次领到的薪水购来的镶有蓝宝石的头号派克金笔,对一生以笔为谋生工具的龚选舞而言,这支笔不啻是一笔宝贵财富,一般是不会轻易借给陌生人的。可是那位先生随和地保证:“请在这里等我,我圈完了票,立即奉还”。对方的真诚和礼貌打动了龚选舞,于是破例把笔借给了对方。谁知这位先生一走,一位同事羡慕而神秘地赶快过来打探:“刚才经国先生与你谈了什么?”此时,龚选舞才知道刚才向他借笔的那位“貌不惊人”、“言不压众”的人,原来就是“第一家庭”的公子——未来的国民党主席蒋经国!自己真是“有眼不识‘太子\’”啊!

众所周知,当年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权贵们,对一般人来说是多么的神秘而又高不可及,但在龚老的笔下却还原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其实大多数政要们至少在场面上待人都还算比较和蔼客气。如身任国民党秘书长的吴铁城,虽与小青年龚选舞初次相识,但在河东的路上,“依然不停拍着我的肩膀”;身任大帅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将军“在旅舍里手舞足蹈地向我讲述他最得意的赤峰战役”;就连平日非常严肃、曾担任过“五四”运动上海学生会会长和中央政治大学教育长的程天放在接受作者采访时,也显得相当随和,当得知龚选舞是中央政治大学的学生时,程天放孩童般地惊喜起来:“啊!原来你是我的学生!”

你看,在作者笔下,当年那些足以令如龚选舞辈的“小记们”仰视才能得见的“达官贵人”们,也不过是一个个“食烟火、有生死”的普通人。

龚老大学虽然学的是法律专业,但由于他从小打下的国学基础加上自己的聪明和好学,所以,他的文字功底和形象思维能力,决不亚于一个国文系的高材生。通览《前夕》全书,随处可见诙谐的调侃、幽默的剖析、生动的叙说和精彩的夹叙夹议。龚老在写法上借鉴了《金陵春梦》的手法,全书采用章回体形式,除楔子和尾声外,共三部三十章二十七万七千字。如果拿《前夕》和《金陵春梦》比较的话,我认为,《金陵春梦》除了第一章比较精彩外,其余部分大多粗制滥造,特别是对蒋家王朝的描述,歪曲太多,漫画色彩很浓。而“真正能呈现蒋介石‘政府\’‘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实况,就是龚老的回忆录”(引自前《中国时报》主笔林博文语)。

龚老的《前夕》以信使见长,他不仅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还观察细腻、文笔生动。如《前夕》第十六章对大汉奸殷汝耕的描写,有这样一段精彩绝伦的文字:“想象中,这位汉奸祖宗准是獐头鼠目,形貌猥秽,活像在京戏里那个过江盗书的三花脸蒋干,事实上大谬不然......尽管他已年近花甲,但穿着一袭绸袍,在端正、优雅、安详之外,竟还显得有些飘逸”。真是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啊!又如在第十二章中,作者生动地叙述了自己为亲临现场采访到处决汉奸的新闻而不惜自掏腰包、花钱“收买”老虎桥监狱孔典狱长的公子作为“眼线”的事情——“一开始,我就看破了他爱慕虚荣、好交友的根性,此后不是邀他小饮,便是请他观剧,一个劲地讨他欢心,这类费用无法报支,但为了不漏重大新闻,只好忍痛自掏腰包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川西坝子的浓厚的调侃和幽默风味。

作为同乡晚辈,我久闻龚老大名,但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有拜见过龚老。过去,只是通过我的同事——龚老的侄子崇州市政协常委龚晓林先生的介绍以及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对龚老有一些粗略的了解。今天,读了龚老的新作《前夕》后,我对龚老以及龚老那一代人曾经经历的那个时代,有了更多的了解。正如著名学者、《苹果日报》社长杜念中先生说的那样,龚老“把一生最精彩的部分,用鲜活的文字记录下来,你可以不看黄仁宇的大历史,却不该错过龚选舞的小历史,因为从龚选舞的小历史中,你反而更容易看到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图景”(引自《前夕》推荐语)

(今年龚老刚好九十大寿,谨以此文遥祝龚老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新闻推荐

去年210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

本刊讯记者从1月25日结束的市政协十三届第二次会议上获悉,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政协委员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216件,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210件。经过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提...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