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跨越发展
五年来,崇州市先后签订各项科技创新合作协议36项,实施成果转化项目42项;组建了崇州市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设置了崇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了“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工作站”、“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平台工作站”和“工业科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组建了4个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10个产业科技信息服务站、7个知识产权工作站。在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2条示范线上,通过开展科技示范,打造了2个成都市级科普基地。
科技创新是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崇州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消费类电子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科技政策机制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取得了一批高技术、高水平、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强的研发成果。
“创新产生力量,创新推动发展,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政府引导支持为核心,推动一批重点成果落地转化,大力推进消费类电子产业、塑料光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强化科技进步的保障,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保障、多元化投入和政策保障。”市科技局局长余明表示。科技自主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科技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加速器\’,也是实现其跨越发展的原动力。”市经开区全友家具一位负责人这样表示。
全友家具是位于经开区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民用家具企业。通过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开发出一整套供应商管理、品质管理、客户管理、终端运作管理系统,实现了从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宣传制造、物流、销售,到顾客售后服务的全价值链信息化集成管理。企业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制度环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市科技局副局长张义说。近年来,市科技局等部门积极引导,帮助企业搭建并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工业上,以经开区为中心,承接省市科技服务功能,筹建了“经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工作站”、“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平台工作站”和“工业科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今年,市科技局联合成都市科技发展中心共同承担的《崇州市科技支撑家具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在崇州市开题。课题组针对由房产调控引起的家具产业萎缩现状,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围绕科技创新,寻求产业“破冰”之道,形成了崇州市科技支撑家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为家具产业实现产业倍增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意见。
2012年7月3日,崇州市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议对2009以来的24项科学技术成果进行了表彰。其中,“魔芋神经酰胺的提取工艺”等2项成果被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百草枯中毒临床研究”等4项成果被授予二等奖,“高中学生‘明荣知耻\’教育活动的研究”等6项成果被授予三等奖,“特种粘土固化浆技术在四川的应用研究”等12项成果被授予优秀奖。
五年来,崇州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通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8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通过对接自主创新项目,崇州市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新技术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消费类电子产业、塑料光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群体优势。
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46个。其中,国家级中心3个、省市级技术中心3个,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人数达523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782人,企业科技人员达1820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增强,4家高新技术企业共申请发明专利70件。其中,汇源塑料光纤公司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国内同行业第一,知识产权示范作用明显。五年来,崇州市组织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8项,其中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成都市专利优秀奖1项。
2009年,崇州市获全国124个区县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顺利,成效显著。据统计,2008—2012年,崇州市共申请专利6661件,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位列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搭建公共平台服务产业发展
走进江源蔬菜科技信息服务站,记者看到,在科技信息服务站内,配备有专门工作室、专用电脑、专门工作人员。“各大型超市、卖场的蔬菜供需和价格相关信息都会发布出来,并及时更新数据,为种植户提供了数据参考。”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科技管理政策体系建设中,崇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崇州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崇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专利)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同时,市科技局广泛开展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进农家”、“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活动,着力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2009年,成都市第四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崇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比例为5.85%,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科技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显著。五年来,市科技局推进实施崇州市统筹城乡科技行动,建立特色产业专家信息库、实用技术信息库、产品供求信息库,完善科技服务功能。建立成都市级科普基地2个,设置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个、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10个、知识产权服务站7个。开通了“新农通”农村移动信息化服务平台。全市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公共品牌、农村金融、农村信息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
2012年3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与崇州市签约,预计投资4.41亿元,在桤泉高新现代农业核心区打造集教学实验、农业科学试验及高新技术研发、现代种植业示范、农业科普及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现代种植业科技园区。项目分为两期,其中一期投资2.46亿元,将在桤泉镇、隆兴镇流转2300余亩土地建立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四川农业大学校长郑有良表示,该校将把基地建设成为四川农业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和高质量社会服务的引擎。
“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科研教学基地是加快崇州市农业科技进步、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健说。
科技成果的研究、中试、转化与落地需要时间和平台。为推动科技创新,市科技局与其他相关部门重点抓好了崇州市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联合协作,拓展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空间。分别与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科院、重庆畜牧科学院、成都农林科学院、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签订了“院市”“校市”及“院企”“校企”合作协议36项。引进推广新品种68个、应用新技术5项。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崇州市共实施专利技术786项、产值123.45亿元,实现利税21.55亿元,获省级“专利实施与促进专项”立项4项,获28万元无偿资金资助,有效地促进了专利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市科技局重点实施农业科技“1333”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5·5·15”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创建了2个科技示范乡镇、3个科技示范村、3个科技示范基地、4个专家大院。组织实施本级农业科技示范项目45个,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作用。
“专家大院和农业专家服务站的成立,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搭建了专家与农民、科研与应用的直通平台,实现专家与农民、科技与生产的无缝对接;为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了专业技术培训、咨询和现场指导服务,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提供技术保障和便捷服务;为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了市场信息、加工技术、产品营销等服务。”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说。(刘朝伟陈妍熹罗建红)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新闻推荐
2012年10月30日22时在崇州市怀远镇文井中路捡拾男性弃婴一名,估计出生几天,身体健康,随身携带物品有衣服一套、包裹用毯子一条。请孩子的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持有效证件与崇州市民政局社会事...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