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崇州市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今日崇州 2012-10-12 15:50 大字

新建成的羊马三支渠怀远污水厂投入运行元通二江桥铁塔处加固现场白塔湖水厂厂区2007年—2011年,是中央、省市加大水利投资的五年,是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期间,崇州市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约11.35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崇州市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增强了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崇州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务保障。

根据规划,今年崇州市以全域灌溉建设为抓手,围绕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城乡一体防汛减灾、城乡居民饮水保障和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大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全市水务工作。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6万亩,新发展浇灌面积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建设农业水利现代化示范区5万亩;在2012年底完成到平原区23个镇(乡)150公里的供水主管网建设;完成41个山区供水站建设,实现场镇自来水满覆盖;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全市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今年3月13日,崇州市《全域灌溉“十二五”规划(2011--2015)》通过省水利厅专家组评审。该规划涉及九类工程,计划总投资17.52亿元,其中,大型骨干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李家岩水库和花果山丘陵水源工程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投资3.98亿元,主要建设怀远水厂和41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计划投资6.26亿元,主要续建骨干渠道174.2公里、新建3个现代化水利示范区等。水土保持工程计划投资3000.1万元,主要在文井江流域地震重灾区滑坡地段建挡土墙、排水沟等。防洪工程计划投资1.96亿元,主要进行味江河、羊马河等河道防洪整治。

2007—2011年,崇州市先后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全市乡镇的渠道修淘、两批灾后重建(包括向阳水库震损恢复、灌区灾后重建、堤防震损恢复、山洪预警系统、水资源监测系统、“8.13”“8.19”水毁修复、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水利建设项目。

其中,整治中型水库1座,恢复重建灌溉渠道200余公里,整治闸门99处,恢复重建堤防20.99公里,新建提灌站一处、沉井4处及配套设备,新建“U”型渠6.12公里,修淘支渠25.85公里,斗渠99.94公里,农、毛渠379.892公里,建成全市34个水资源监测点(其中社会用水户监测点25个,水电站监测点3个,入河排污口监测点2个)。大大改善了崇州市各乡镇特别是沿山乡镇用水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设施在三合堰项目区王场镇、燎原乡、元通镇、公议乡等乡镇实施。工程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项目质量负责制和监理制,推行水利工程巡视员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该工程完成整治衬砌“三面光”渠道44.6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63座,重建机耕桥15座,制口14处,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42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对解决项目区干旱缺水和用水困难的问题,使大春用水比往年提前5-10天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奠定基础。

今年4月20日,由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讯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成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崇州市“十二五”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崇州市评审中心、发改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参加了评审会。会议由成都市评审中心主持。

评审组在详细审查方案,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后一致认为:崇州市“十二五”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思路清晰,有关技术规范符合要求,基本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同意方案通过评审。该工程方案待成都市下达批文后将具体实施,工程完工后,可解决崇州市10.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崇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于2005年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过去五年,崇州市利用中央预算内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成都市城建专项资金、重庆援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含社会资金),总计1.1亿元实施了5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各类供水管网670公里,解决了24.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04年底,根据水利部和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崇州市总人口为649249人,农村总人口为569030人。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40546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9.85%,占全市总人口的52.45%),修建了白塔湖水厂、隆兴水厂、羊马水厂、桤泉供水站等一批供水规模较大、采用新型工艺的水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崇州市农村供水以小型供水站为主的供水格局,农村供水正在向成片联网,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加快推进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水环境整治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8月12日,市水务局水政监察综合大队配合排水科对西湖塘一户居民(龙太行服装店)将污水排放在街面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经现场勘查,该居民将生活污水排放至街面,严重污染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此户居民旁边(杨孟强美容、美发)也存在其现象。执法人员立即对两户居民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2011年,崇州市率先完成2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运行。自2007年以来,先后建成羊马、三江、街子、元通、桤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鸡冠山乡、文井江镇等沿山七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怀远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观胜镇、梓潼镇、廖家镇等十二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及小流域治污工程等。全市2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全市城乡水环境质量。2009年12月1日,崇州市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受到成都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的建成,对提高全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崇州市还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河道水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排水管理办法。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关安排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小流域治理工作,同时对河道、沟渠、水库、供水企业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排污口及污染源进行了审查登记和集中整治。

2009年实施的小流域治污工程,对白马河和六支渠沿线区域及支渠采取管道截污、河道截污和末端处理设施等工程措施并结合非工程措施进行治污,该工程的建设使崇州市水环境状况得以持续改善。

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大鲵,俗称娃娃鱼,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水产发展的产业高端。近年来,市水务局把大鲵养殖产业作为发展崇州市水产养殖,增加渔农收入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水产企业进行庭院式养殖大鲵。

成都市彬宏科技有限公司、鹤翔渔业有限公司、东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先后申请和取得大鲵特种养殖证、驯养繁殖证并陆续引种养殖。成都市彬宏科技有限公司是崇州市大鲵养殖规模最大、引种试养较早的水产企业。该公司于2009年申请和获得了大鲵特种养殖证、驯养繁殖证,当年即从陕西汉中引进体重15克/尾—250克/尾的不同规格的子三代大鲵苗种,采用仿生态技术进行庭院式养殖,通过两年的科学饲养获得了成功。

“十一五”末,崇州市实现成鱼总产1.38万吨,渔业产值1.3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渔业收入298.8元。十年间,成鱼总产、渔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渔业收入分别增长了132.1%、153.9%和187.5元。崇州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崇州渔业正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以四川省水产高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快推进水产产业化发展。成功引进彬宏公司在公议乡泉水河实施优质鱼养殖基地项目工程;启动优质水产示范县(市)项目,拟建成无公害养殖基地1万亩。崇州入选农业部生态养殖示范区预选名单;完成崇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崇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加强水产规模化养殖,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切实推进“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及鱼籽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和“国家级银鲫标准化养殖示范县”核心区建设工作,加大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品种,成功注册了“蜀州牌”鲫鱼品牌。

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推进水产品市场准入;定期对全市水产品生产、销售户全面检查;进一步完善鱼病测报网络建设,及时上报鱼病测报情况,建立建全鱼病应急预案及处置途径;加强水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确保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渔船的安全检查,重点打击各类滥捕和违法烧、炸、毒鱼行为,较好地地促进了水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河道管理力度促进水资源管理

4月24日下午16时,市水务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位于西河方渡大桥下游有人正驾驶两只机动船进行非法捕鱼活动。市水务局检疫检验站渔政管理人员立即会同钓渔协会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经过现场查看分析、布控,于20时30分在西河方渡大桥下游三江镇富国村2组河段及时将违法捕鱼者挡获。现场挡获违法捕捞人员一人,其余3名违法人员驾船而逃,当场收缴木船1只、深水捕鱼器1台和部分网具。

目前,崇州市已经实现金马河全面禁采;编制完成《西河河道采砂规划》、《西河河道采砂项目年度实施报告》,经上级水务部门同意,对西河崇州段倒滩横流进行疏浚整治,并把富余砂石统一拍卖,收入全部用于堤防整治,实现了以河养河的治水思路。

(张世海)

新闻推荐

范毅在全市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上要求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一批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受表彰本刊讯崇州市10月12日隆重集会,对全市2010年以来创先争优工作进行总结,对崇平镇党委等7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乐忠云等55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详见P2)。市委...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