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创共享均衡发展

今日崇州 2012-09-07 15:51 大字

江源镇群众在村务公开栏前了解村务情况王场镇中心社区召开村民议事会2009年至2011年,成都市和崇州市投入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共19176万元,其中,成都市13423.2万元,崇州市5752.8万元,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项目3537个,极大提升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水平,顺利实现“四个有”目标,即有一套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及居住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体系;有一个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有一个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有一支协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务有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

2009年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机制创新,全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已经步入常态化运行。在激发和培育群众民主自治意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和促进均衡发展中,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带来了深刻变化。全市55万农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伟大成果。

还权于民 “六步工作法”构建起民主管理新机制

2009年,一句“公共服务20万,群众说了才能算”的口号在全市农民中传播开来。做什么?怎么做?现在由群众自己开会来定,这一句简单的口号折射出的是农村治理机制在向前迈进的重要改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意义重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关系广大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一场涉及广大农村群众的基层民主实践。”市统筹委主任李世清说。

2009年初,在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中,崇州市按照“经济市场化、管理民主化、社会公平化”的基本原则,筛选江源镇江源村、桤泉镇群安村等10个村先行试点。围绕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构架建设,深化“民事民议、民事民定”基本方法,创新探索“四民定事、四步定人、八步流程”的基本操作流程,真正还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评议权“五权”于民,并最终演变固化为“六步工作法”的操作方法。自下而上形成了“群众提、成员议、代表定、乡镇审、市备案”的层级管理模式,确保了群众意见能表达、民主权利能发挥、群众监督有保障,资金花在了刀刃上。

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已经成为村(社区)活动的核心事务,以“宣传发动、民主提议、梳理讨论、决议公示、实施监督、评议整改”为主要内容的六个基本程序贯穿了全年工作,并已经成为基层组织的常态化操作程序。每个村(社区)每年至少30万的专项资金按照“六步工作法”实施,促进了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断深化、村级事务民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不断改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农民说,“我们现在有钱也有权了”。

规范标准“1+N”构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新体系。

2008年,成都市《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对外发布,同时设定了现阶段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分类供给的7大类、59大项、117小项;2009年,成都市为重点镇、一般镇、村(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设定了“1+17”、“1+13”、“1+11”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标准,并于2012年升级调整为“1+28”、“1+25”和“1+23”。

崇州市积极顺应发展需要,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中鼓励和引导村(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标准化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将便民服务中心(室)设置、文体设施改善和活动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设施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等纳入现阶段实施内容。

2011年初,全市各乡镇、村(涉农社区)都收到了一本由市委统筹委编印的《崇州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手册》。手册详尽提出了每个工作程序的基本内容、操作程序、工作要求、必备资料等。作为一个通俗易懂的教材,它在宣传的同时成为实施准则,也成为成都市首个规范化、标准化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操作蓝本。

2012年,针对“村改”项目中占比超过50%的村组道路、渠系建设中存在的质量不高、管理无序、标准不一的情况,崇州市统筹委联合市交通局、水务局研究制订了《全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中村组道路和渠系建设质量技术标准》,严格核定了质量规范、监督管理、限价定价等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将当前广大群众更关心、关注,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两大项目纳入规范管理。今年将实施村组道路建设195.02公里,渠系建设183.50公里,全市由“村改”专项资金实施的村组道路里程将达到420.18公里,渠系500.21公里。

严格管理 “专款民用”构建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新机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崇州市2009年建立了公共财政投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2009年、2010年每年由成都市和崇州市两级财政拨付6007万元,2011年每个村(涉农社区)增加5万,年投入达7162万元,2012年再增加5万,全年将投入达到8317万元,四年累计投入达到27493万元,同时还将随经济增收水平同步增加。

庞大的资金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机制。这笔资金有别于一般性的财政资金,从改革性质出发,已经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老百姓的钱”,由群众按照议事决策规则来议决使用。崇州市建立了“财政全额保障、部门联合监管、乡镇专户管理、村级专账支出”的四级管理模式,即由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保障核定额度的资金划拨,由统筹委、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审核后划拨至各乡镇在成都农商银行建立的专户,乡镇落实专门人员负责资金的统筹管理、审核把关,村(涉农社区)在完成审签程序后通过村组会计(代理)核算中心专账支取。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一起因“村改”专项资金违法违纪使用被查处的案件。

2009年,在全市进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融资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一些村想办大事但缺资金的问题。截至2011年底,崇州市有9个乡镇18个村和涉农社区共计融资1979万元。其中修建道路85.27行米,修沟47.63千米,修建蓄水池3个,铺设水管6215米,极大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条件。

服务至上 “群众满意”配强一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新队伍

搞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崇州市共有231个村(涉农社区),每个村(社区)都确定了一名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部分村(社区)使用专项资金聘请了大学生专项从事村级活动中心的便民服务和代办事项。这些人员文化水平高、年轻有活力,很好地改善了基层组织的年龄和文化结构,也搭建了有志于为地方服务的青年才俊向更高一级发展的平台。据统计,全市共聘用168个村级便民服务岗位,经过锻炼,2010年,已有18名原来从事便民服务的人员经过选举成为村支委或村委人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1年9月,羊马镇首届“玫瑰杯”农民运动会在福田村集中居住区拉开了序幕。这次农民运动会的举办,起源于福田村2组村民共同提议,社区议事会在商议项目时得到广泛认可,支部书记李水和建议道,我们一个村举办,规模不大,最好能联合其他村共同参与进来。后来,由羊马镇党委、政府牵头协调,福田村发起承办,全镇村(社区)积极响应,在崇州市沉寂了10多年的农民运动会在羊马镇福田村得以“重生”。这次农民运动会由各个村(社区)共同议决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中出资2万元举办,为期三天,涵盖文体表演、篮球、羽毛球、象棋等体育比赛以及拔河、挑担子等民间体育运动等10余项赛事,吸引了近3万人观看。群众说“这个赛事办得好,公共服务出点钱,把大家聚在一起,健康又好耍,我们很满意。”

群众满意是改革的终极目标。通过4年的不断努力,崇州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分别由2009年的80.2%、76.5%、78.2%提高到2011年的93.23%、85.55%、90.02%。改革从2009年至今经过了试点、全面推开到进入常态化的阶段,所有项目完全交由群众民主议定,群众最急需、最迫切、最直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求得到有效解决,初步实现了民生与民主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民生带动民主,民主保障民生”的常态化机制。一是实现民生与民主的有机结合,建立了“民生带动民主,民主保障民生”的双向互动机制。二是打破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替民做主”的单一化的决策模式,创新性地建立“自下而上”需求主导型、民主化的公共决策机制和多元参与机制。三是持续保障了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经费来源。

(刘瑞宇)

新闻推荐

年月日时在崇州市集贤乡庆阳街十字路口捡拾男性弃婴一

2012年3月28日6:30时在崇州市集贤乡庆阳街十字路口捡拾男性弃婴一名,姓名不详,出生日期为2011年12月27日,身体健康,随身携带物品有一张纸条(上写孩子出生日期)。请孩子的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