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崇州卫生:蝶变发展气象新

今日崇州 2012-09-21 15:51 大字

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外观预防血吸虫病现场会省级中医药先进单位检查评审专家汤业军在崇州市中医医院检查中药饮片质量过去的五年,是崇州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五年。这五年里,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浴火重生,在重庆援建下异地重建,医疗保健服务水平迅速提升,实现了医院等级晋升的目标;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实施了全民健康体检,妇幼保健网络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给患病群众带来了“简、便、廉、效”的实惠。

得益援建和托管两家医院晋升“三乙”

今年年初,崇州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分别由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升级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标志着崇州市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医院,1999年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来,医院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地震后,由重庆市政府投入2.6亿元(其中包括3000万元设备)异地重建现代化的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3年,2004年建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08年地震后,该院由重庆出资4500万元异地重建,集保健、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去年7月,崇州市政府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以帮扶式托管模式托管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增挂省医院崇州分院牌子),通过医疗技术帮扶和加强管理等方式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加快了医院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地震后,省医院·崇州分院(市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在硬件建设跨越式提升的同时,加快了包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在内的软件建设,以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为抓手,推动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等活动,去年5月又启动“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及行业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活动中,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在服务患者上优化服务流程、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供门诊预约挂号服务等;市妇幼保健院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医院服务项目等。在提高医疗质量上,以规范病历为突破口,加强核心制度的执行和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目前,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已建成以“病人为中心和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院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据悉,患者对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的医院综合满意度均超过95%。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解决医院人员结构欠合理、人才断层等问题。2008—2011年,派出各类医务人员130名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011年全体中层干部到省人民医院参加短期培训,并派出管理骨干参加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接受管理新理念。据悉,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面均达100%,个人完成年度学习任务的覆盖面均达98.8%以上。

多措并举妇幼保健工作上新阶

2009年6月,公议乡天冬堰村产妇陈女士领到了400元补助金,这是崇州市农村孕产妇领到的首笔补助金。据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崇州市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向住院分娩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困难家庭孕产妇发放补助金,不仅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也鼓励农村产妇到助产机构分娩,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据悉,2007年底以来,崇州市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妇幼保健事业快速发展,到目前已初步实现城乡妇幼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其中除了发放农村孕产妇补助金,还实施了妇幼保健“一卡通”制度,提高孕妇建卡率,设立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等,大力提升城乡妇幼保健水平。

妇幼保健“一卡通”畅通了妇幼保健信息,深受群众欢迎。近日,家住崇阳镇永康小区的孕妇张女士到市妇幼保健院体检,医生用张女士的妇幼“一卡通”往电脑上一刷,张女士身体状况的有关信息立刻显示出来,医生很快对张女士的怀孕情况作出明确的判断,非常方便。孕妇生产后,这张卡片将演变成婴幼儿的健康卡,登记幼儿的体检信息。

妇幼保健“一卡通”的使用建立在崇州市构建妇幼保健网络的基础上,一张卡片上的信息在全市妇幼保健网络枢纽的市妇幼保健院和孕产妇所在的乡镇卫生院都能同时显现出来,便于妇幼保健的资源共享。据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介绍,崇州市已于2008年初建成妇幼保健网络,目前该网络不断得到完善,为保障妇幼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网络不仅反映妇幼检查信息,还可对全市妇幼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崇州市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强化妇幼保健职能。2007年底,崇州市进行妇幼保健改革试点,将妇幼保健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落实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开辟集中规范的妇幼保健办公区,设置妇保室、儿保室、疫苗接种室等。据悉,专职人员从事妇幼保健工作,职责更明确了,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群众得实惠

9月5日,崇州市创建四川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验收。据悉,近年来,崇州市以统筹城乡的思路狠抓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整合为“一条龙”,构建了“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中医药工作“一条龙”网络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龙要舞起来,龙头是关键。在争创四川省、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过程中,崇州市紧紧抓住“龙头”不放,以“龙头”引领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崇州市中医医院是1999年建成的成都地区第一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该院通过规范诊疗服务行为、配置先进诊疗设备等措施,使医院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已建成重点科室三个,其中肿瘤科为省级重点专科,骨伤科、康复科为成都市级重点专科。医院还专门设立了“名中医工作室”,聘请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崇州市名专家轮流坐诊,深受群众欢迎。市人民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迅速提高,2011年中医门诊量达36817人次,占全院门诊总量的8.03%;申请中医会诊的西医科室占全院西医科室90%以上。

有了龙头的示范带动效应,崇州市打造的中医药“一条龙”的“龙身”枢纽也得到了壮大。在崇州市20多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古色古香,中医文化氛围浓厚。早在2008年,崇州市在两家乡镇卫生院试点打造中医馆,标准化建设中药房、诊断区、理疗室、煎药室、库房,其建设成果受到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殿兴的肯定。2011年5月,成都市乡镇卫生院中医集中诊疗区建设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现场会在崇召开,崇州市中医馆建设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区(市)县同行的一致好评。

农村卫生站是中医药工作“一条龙”网络的网底,是网络的坚实基础,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几年来,崇州市对221个村卫生站进行改建或扩建,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宣教室独立分开,设置了中医理疗室,并配置了开展中医临床业务的设施、设备。通过标准化建设,所有村(社区)卫生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以中医为主的村(社区)卫生站达到41.3%。

疾病预防能力大幅提升疾病预防取得新成效

去年下半年,崇州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国家标准工作通过省政府血防办组织的验收。至此,崇州市历时25年,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从国家传播控制标准跃升到国家传播阻断标准,标志着血吸虫病流行区群众摆脱了血吸虫的危害。

这是崇州市大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对疾病预防取得的新成果之一。据悉,2008年5·12地震后,崇州市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建设,于2010年9月建成新疾控中心并投入使用。新疾控中心的基础设施、实验室能力等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3800平方米,拥有原子分光光谱仪、气相色谱,示波极谱仪、电子分析天平、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先进检测设备。预计到今年年底,该中心将取得实验室计量认证与食品检验认证资质。

与此同时,市疾控中心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业务水平,在儿童免疫规划,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甲型H1N1流感、霍乱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该中心不仅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监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布鲁氏菌病监测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还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培训、指导,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健康档案、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张海峰)

新闻推荐

羊马镇综合文化站:群众身边的精神乐园

文化站外景舞蹈排练群众表演太极扇与羊马镇政府相邻,有一处三层楼高的漂亮建筑物,这就是羊马文化站。说起这幢小楼,当地人很自豪,说一开始很少人会把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联系在一起。“我们羊...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