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瞄准高端实现新跨越
产业走向高端程志立摄2007年—2011年,全市工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年均增长34.8%。五年共签约引进成都市外重大产业化项目76个、总投资达214.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开工建设各类重点项目485个,完成项目投资334亿元。项目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6%提高到69.6%。
五年来,崇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3.6:39.0:37.4调整到18.7:46.8:34.5,稳步跨入工业化中期末段。家具、制鞋、装饰装修材料“三大百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消费类电子、塑料光纤等高端产业快速成长,企业技术中心、发明专利、驰名品牌持续增加,塑料光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家具鞋类高端检测中心应运而生,工业集中区成功晋级为省级开发区。
上篇
高端发展全市工业实现新跨越
经过五年的发展,崇州市规模企业的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担当起了领跑工业的重任
五年来,尽管规模企业的下限已由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调至1000万元,后又调至2000万元,但崇州市规模企业仍然稳健发展。2010年规模企业114个,比2006年的85个增长34.12%,年均增长7.7%。2011年规模企业个数受下限上调至2000万元的影响,只有103个,但规模企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76亿元,比2006年的11.84亿元增长320%。
过去的五年,是崇州市企业坚持技术改造,不断科技创新的五年
其间,崇州市工业企业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6.06亿元,其中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2个,总投资30.16亿元。新建工业及竣工项目154个,其中投产项目130个,总投资57亿元。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崇州市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2008年全市工业税收达到3.31亿元,2009年全市工业税收达到3.77亿元,2010年全市工业税收达到4.00亿元。目前崇州市川西蓄电池等五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成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友家私等七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汇源光纤被命名为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五年的拼搏进取,崇州市一批企业以其雄厚的实力和知名品牌赢得市场,站稳了脚跟
到2011年底,崇州市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有21家,比2006年增加11家,上5亿元的企业5家,上10亿元的企业2家,均填补了2006年的空白。2011年崇州市共有51家规模企业被列入成都市扶优采购目录,为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及政策采购提供本市产品。五年间,崇州市商标名牌从无到有,到2011年底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0件、省名牌26个、成都市著名商标16件、崇州市知名商标23件。全友家私、明珠家具、川建管道、川西蓄电池、君健塑胶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企业经济效益、对工业拉动、对税收贡献作用日益明显。
五年的努力,崇州市工业正在向集群发展,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
方式上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支柱产业,崇州市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尤其是家具和皮革这两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先后成立皮革和家具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完善产业规划,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智力全力推进;鼓励和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投资新项目的企业实施财政支持、融资服务和电力、土地问题的优先协调解决等扶持政策;实行行业招商引资,采取以商招商、定向招商等方式,引进相关产业和企业,做长产业链,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基础;加强对汽车配件和建材行业的引导,落实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这两大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崇州市继皮革和家具后的两大支柱产业。
空间上实现工业集中发展。围绕三个工业集中发展点位,崇州市大力争取省、成都市对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羊马中小企业发展片、元通工业集中发展点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倾斜和扶持;积极争取成都市区外迁企业落户崇州并落户工业集中发展区域;及时了解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信息,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乡镇、部门招商项目和崇州市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域;优先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电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使这部分企业尽快成为崇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工业集中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企业入驻所必需的道路、电力、通讯、自来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业集中区招商形象。
形态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崇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加强在融资担保、财政贴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激发企业投资的热情,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免检产品和著名商标,兑现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企业的财政奖励政策;加强企业培训工作,争取国家、省和成都市的支持,重点在财务管理、税务知识、管理咨询、融资辅导等方面加强对全市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企业权益保护,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生产活动的因素;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
理念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在蓄电池、建材和造纸等行业推广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行政策扶持、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政策,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环境综合利用国债项目,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在崇州市的发展。
五年发展,崇州工业已基本形成家具、建材、食品、鞋革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
四大优势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撑,主营收入占全市工业的72.7%,其中家具占23.9%,食品占21.4%,建材占19.25%,鞋革占4.7%。
家具产业以全友、明珠为代表,以年均递增40%的幅度迅猛发展,产品占领全国内陆所有县级以上市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等多种荣誉,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家具产业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建材产业主要包括大口径球墨铸管和塑胶管材。川建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的生产企业,加盟世界五百强新兴公司后,更使其生产经营上了新的台阶。塑胶管材是崇州近年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以康泰、岷江、川汇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以质量、价格、规模、信誉取胜,已牢固占领西南、西北、华北等地主要市场,是成都区域较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产基地。食品主要包括酒类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酒类以金盆地集团为代表,发挥百年酿酒优势,正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鞋革产业主要包括皮革和制鞋。立申、富邦两家皮革企业均是省内名列前茅的规模企业,而制鞋则是迎接成都产业转移接纳的新兴产业。目前已签约入驻200余家,正常经营有20多家。
下篇
集中领跑工业区成为全市工业主阵营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市工业区按照“工业强市”战略、“西部轻工名城”战略和“三步走”(一年有新突破,三年有新成就,五年上新台阶)的战略部署,抢抓试验区建设、灾后重建和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工业区各项建设。工业区晋级为省级开发区,被成都市确定为“中西部消费类电子园区”,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命名为“中国板式家具产业基地”,圆满完成了十一次党代会赋予的光荣任工业区晨曦大道土木摄
新闻推荐
群众在文化站内开展文化活动上午9:30,白头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里,几十位村民在学习电脑,人群中有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显示屏,手指笨拙地敲打着键盘。大爷姓黄,快...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