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家的亩地终于赶在大春前加入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崇

四川日报 2012-06-04 18:41 大字

“我家的6亩地,终于赶在大春前,加入了土地股份合作社!”5月30日,崇州市燎原乡双塔村的农民李强兴冲冲地告诉记者,这下他“耍着也能挣钱了”。

李强的憧憬,源于崇州在种粮领域探索出来的新机制。2011年,通过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崇州在水稻品种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明显提高水稻单产效益。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水稻亩产平均达578公斤,明显高于全国444公斤、全省519公斤、成都市539公斤的平均水平。

□本报记者 颜婧

平均每亩增产73公斤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崇州市于2010年底创新运行的制度。按照自愿进退、风险共担的原则,让不愿种田或不想种田的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由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全程代耕代管,按产量保底、按股分红的模式进行最终分配。

隆兴镇黎坝村的曾学军用自家入股的3.6亩地算了一笔账:原来种一年地收入不到2200元,2011年全年合作社分红3628元,自己在外打零工,挣了4000元。“同样大小的地,比原来多5000多元的收入。”截至去年底,崇州已有粮食种植土地股份合作社280个、入社农户1.18万户,培训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581人。

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管理,也让崇州去年的粮食生产收获大丰收。据崇州市农发局的测算,去年当地土地股份合作社平均每亩增产73公斤,增效10%-20%,最高达到了30%以上。

创新机制有效保护耕地

粮食增产,个人增收,让越来越多原本呈观望态势的农户开始积极加入。通过创新机制,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更解决了粗放种田、谁来种田等问题。崇州市农发局信息中心主任高原以该市隆兴镇黎坝村15组为例:全组共98人,常年在外打工的就有40人,“一到春耕季节就让人头疼。”但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土地不仅不再“撂荒”,还在种田“职业经理人”的带动下年年丰收。

“过去要推广个技术,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如今直接面对职业经理人。”高原说,土地合作社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有了种好田的压力和动力,对科技应用接受更快,“只要是好品种、高产高效技术,职业经理人都有推广应用的强烈愿望。”

更大的利益在于保护了耕地。“耕地不撂荒、农业用途不改变,不会改变或破坏土地的结构和渠系。”

年内新增1500名懂行的经理人

为了“接受”越来越多要求“入股”的农民,崇州制定了职业经理人培训方案。“到今年底,培养1500名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一定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的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明年底培养3000名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逐步把职业经理人发展为职业农民队伍。”

目前,崇州的职业经理人已名声在外,去年已经接待了60余批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取经的考察组。高原表示,虽然职业经理人队伍越来越成熟,但他们不可能包揽所有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将进一步探索农业分工专业化,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如继续强化农业服务超市提供的机耕、机防、机收等“一站式”服务,继续加强政府引导的作用。

新闻推荐

崇州:200亿元打造新农村综合体

本报讯(记者蒋君芳)1月11日,崇州市人民政府与四川鹏华企业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在未来十年,在崇州桤泉片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投入200亿元,打造被命名为“水韵崇州·川西坝子”的新农村综合...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