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化职业化组织化农民搭上农业产业化就业“快车”
“50”、“60”人员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了李远鹏摄规模化种植为农民就地就业带来了机会李远鹏摄“以前家里种30多亩地,没什么规模化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年收入也就万把元。当上生产经理人后管理260亩的地,去年工资和超产分成收入就有2万多元。”在燎原乡双塔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CEO季学华笑着对记者说。去年,作为紫竹村12组、20组组长的季学华在家门口就获得了职业化的就业机会。
日前,记者从市农发局了解到,近两年来,崇州市深入推进“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着力拓展农业就业渠道,推动农民就业就地化、职业化、产业化、组织化,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工人达4.2万人,农业产业工人收入达7.56亿元。
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了
在江源镇崇福村11组,有上千亩的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这是成都明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租赁,向当地农户集中流转的承包地,全部用来种植苦瓜、茄子、辣椒、白菜等蔬菜。该公司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带动当地320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就业的机会,有100余人常年在该公司工作。当地的农民提到现在的工作就笑得合不上嘴,“以前也就是在家种点自留地,操心不说收入还很少,现在就不一样了,土地租出去有租金,还可以到公司里面去做活路,每天有50元左右的工资拿。”据了解,该村农民在家门口务工每年收入就达150多万元。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越来越多的“50”“60”农民的就业问题,市农发局按照“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模式,推进水稻、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规模经营,让“50”“60”农民实现就地就业,保证了这批农民收入有来源,收入保稳定。目前,崇州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已达25.78万亩,从事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达2.2万人,从业人员月收入达1200—1500元。
农村能人摇身一变“经理人”
在农村,有很多种植能手和农机能手,但是他们得不到规模化的劳作,只能做点零散的活儿。崇州市为了充分发挥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农机能手等农村生产能人参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开办培训班,建立了完善的现代职业经理人培训管理体系,培训他们成为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让他们在拥有种植经验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较高的生产技能、一定的管理能力以及经营水平。
燎原乡的季学华就是双塔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她以前只是紫竹村的一名生产小组长,有着自己的种植经验,把自己的田管理得不错,加上她在村上人缘很好,村民都很信任她,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些条件让季学华成功地加入了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队伍,摇身一变成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季学华说:“自从参加培训后,学到了很多的农业技术知识,晓得了怎么去经营和管理,不像以前只是简单地知道怎么种地了。”她把参加培训时学到的专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大家,把学到的经营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让合作社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为了统一管理,市农业部门建立农业人才库,形成了集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实用人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实现了农业人才因需而培、培而有为、为而有效,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市拥有农业职业经理人535名,今年底将达到1000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受聘于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组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能手成为了农业生产的CEO,年收入也和以前大有不同了,一般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农民搭上产业化就业“快车”
如何有效地拓宽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渠道是市级相关部门一直在思考、并力求解决的问题。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中,产业化就业是破解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近年来,崇州市着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确立了优质粮油、优质猪禽和绿色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林竹“两主四辅”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重点培育了一批行业排头兵。同时,市农发局积极给农民开办免费的农村实用技术、创业等相关培训班,普及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收集企业所需的就业信息,让农民和企业双方知晓,互相推荐。目前,崇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达76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了57家,吸纳农民就业上万人,从业人员一般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在成都丰丰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王一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录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里,都能看见搭上就业“快车”的农民,他们的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农民现在可以轻松地就地化、职业化、产业化就业了,但农民之所以能放心就业,是因为有了组织化的专合组织。崇州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业劳务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就业实现组织化、农业技能实现专业化、农业服务实现社会化、农民权益实现维权化。目前,全市农民专合组织超过600个,年纳农民就业1万多人。在桤泉新农农业劳务合作社社员中,就有农机专业技工9名、植保机防技工12名、种植业技工154名,入社社员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在农业产业化的今天,农民就业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李潇)
新闻推荐
本刊讯4月13日,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期间,成都市政协主席唐川平与崇州市党代表一起,就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崇州市党代表...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