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蜀州草堂人日游与崇州尚友阁
崇州市小学生应邀参加草堂人日活动辰居路小学胡秀珍摄·张伯龄
自1992年开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恢复了成都历史上传承久远的草堂人日游和祭诗圣杜甫的节俗。今年又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这届游草堂、祭诗圣活动,特请作客“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来成都担任主祭人,更深化了这一活动的文化内涵。
人日即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当初创世,在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第七天造出人,所以正月初七被认为是人类的生日,简称“人日”,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我国汉民族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俗,魏晋后逐渐被重视。在四川,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成都草堂,对蜀中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自宋以来,每年正月初七人日这一天,文人墨客们纷纷到草堂祭拜杜甫。至明初,蜀王朱椿更开官员于人日祭拜杜甫的先河。直到清代,这一活动更为广泛,逐渐演变为成都人特有的文化习俗。清代翰林院庶吉士、著名学者、大书法家何绍基于咸丰年间调任四川学政,对草堂人日活动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年春节人日前夕,他特意从外地赶回成都,第二天亲临草堂凭吊杜甫,并题写了“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对联,提升了草堂人日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地位。
然而,成都草堂人日节俗的渊源何在?历史早作出肯定的回答:渊源来自蜀州。
杜甫流落到成都后,他的挚友高适正任蜀州刺史,高适常接济他,并邀他前来作客,两人互相唱和。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的正月初七那天,高适在蜀州想起了住在成都的杜甫,便写了一首题为《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寄给他,一开头就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因为人日又是中国先民表达怀乡思故情愫的传统节日,而他们两人都是远离故乡来到西蜀的外地人,故高适开门见山向杜甫吐露了同病相怜之情。高适在诗中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连接在一起,表现了他对家乡、对杜甫的思念。他还不无忧伤地说:“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杜甫收到高适的诗后,没有顾上回复。八九年后,已离开四川漂泊于湖湘的杜甫,在大历五年(770年)正月二十七日翻阅他的文书旧档时,翻出高适的这首诗,重新细读,感慨万端,因为这时高适已去世六七年了。而此时的杜甫也已是老病之身,他想到朋友一个个不在人世了,忍不住泪流满面,于是写成《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诗前有一小序交代了上述原委。诗中追忆了他二人“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的志同道合的感情,并表达了以国家安危为念,虽然自己现在是“白首扁舟病独存”,但仍有“欲倾东海洗乾坤”的诚挚意愿。
从此,杜甫与高适人日寄酬的故事,在中国诗歌史上和文人墨客中传为佳话,也为崇州历史文化留下了十分凝重的一页。
到了宋朝,蜀州又为后世留下了一座名胜古迹“尚友阁”。南宋绍兴年间,计敏夫来蜀州主政,在西湖新建一座阁楼,将高、杜二人的人日寄酬诗刻在阁上,供人凭吊瞻仰,并将此阁命名为“尚友阁”,以纪念二人崇高的友谊。这就是崇州尚友阁的由来。
蜀州西湖早已不存,崇州先民创建的尚友阁也早已空留历史记忆。然而,崇州人自古崇文尚友,今欣逢盛世,经过两年的努力,一座古色古香的尚友阁又矗立在蜀州牌楼近处的唐安东路上,无声地倾诉着崇州人对唐时父母官高适和爱国诗人杜甫的怀念。
这座重建的尚友阁,由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张锦秋女士主持设计,一楼一底、全木结构。在当今普遍用钢筋水泥支撑高楼大厦的时代,崇州却有一座阁楼全用贵重木材建成,实在难得。
尚友阁大门楹联筹谋期间,适逢成都望江楼公园面向全国征集望江楼“绝对”的佳偶,历时数十日,终无理想之作。事后,广汉魏立东先生得知崇州重建尚友阁,便突发灵感,以此为对: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尚友阁,尚友作,尚友阁中尚友作,友作双馨,友阁双馨。
此联一出,即得到四川楹联界人士的高度好评。《天府联苑》发表专文称:望江楼与尚友阁同是成都地区的名胜,“从两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知名度等来看,各有千秋,相互匹配。就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下联胜过上联。”并指出:这样应对,使上下联无论词语对仗、平仄、词法等,均严遵联律,工稳妥贴,无可挑剔。
以尚友阁对望江楼,也受到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赞许。沙河先生乐为书写,配上“合璧联珠”的匾额,悬挂于大门上,更增添了尚友阁的儒雅氛围。后门也有一联:
密友、挚友、诤友,真诚多好友;
常人、达人、诗人,坦荡皆圣人o
人们从尚友阁出来,读到此联,便产生许多遐想……也许还期待着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崇州尚友阁人日凭吊游”的兴起,以丰富市民每年春节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使之更富地方特色。
新闻推荐
行人忽视红灯信号,行走在车来车往的街道上车流中,行人跨越栏杆,不顾交通规则和生命安全最牛车主,赫然把车停在“禁止停车”警示牌后。本刊讯“文明交通从我做起”活动已经开展一个月了,市民参与...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