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配发分类垃圾小桶自崇州市开展创建四川省生态市工作以来,市城管局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健全“农垃”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加快“农垃”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崇州市于2006年开展“农垃”试点工作,按照每100——150户农户配备1名清扫保洁人员,每村建设不少于10座垃圾收集房的标准逐步推进此项工作。据统计,全市25个乡镇231个涉农村(社区)共配备清扫保洁人员1400余名,修建垃圾收集房2400余座,垃圾中转房120座,垃圾桶1000余个,洒水车12辆,垃圾清运车辆62辆,人力三轮保洁车1670余辆。“农垃”工作于2008年实现25个乡镇全覆盖,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崇州市部分乡镇垃圾收集设施损毁,2010年崇州市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实施乡村清洁建设工程。在21个乡镇修建生活垃圾中转房86座,解决了部分乡镇垃圾清运运距过长的问题。同年,崇州市对25个乡镇的2400余座收集房实施了景观打造工程,投入370余万元更换城区、乡镇场镇和集中居住区果屑箱1500余个;进一步加快了环卫设施的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和日常维护,确保了环卫设施管理到位和正常运行。
同时,崇州市加快了垃圾处理厂建设和管理。目前崇州市日处理垃圾200吨的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行,日处理垃圾200吨的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拟投入试运行;日处理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专家技术评审,今年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日处理能力4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启动建设规划。
完善“农垃”工作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运行机制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置”的运作模式,今年2月,崇州市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
为此崇州市加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机制建设,通过各乡镇组织召开“三个会议”(村民动员会、保洁员培训会和村、组干部会),广泛发动,引导农户实施源头分类投放;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相结合,要求各乡镇设置宣传展板、宣传栏、张贴宣传单、倡议书等,并入户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学习问答》和动漫宣传画册,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了激励、督察考核和经费保障机制。由各乡镇定期不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组成检查组,对每家每户实施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检查,评选出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户给予适当奖励,并进行公示,形成了“家家争示范,共同齐参与”的良好局面;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列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结合效能督察组旬督察考评,市治理办日巡查、周公示、月考评及季度考评和第三方测评进行综合考核;按照“市财政补助一点、乡镇财政投入一点、村出一点、农户筹集一点”方式完善垃圾分类经费保障机制。
在完善“农垃”工作机制的同时,崇州市积极配套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垃圾收集房(桶)、果屑箱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行分类改造,每户配发2个分类投放垃圾小桶,规范设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标志;向全市25个乡镇及城区清扫保洁人员配发了可回收垃圾袋,方便保洁员在保洁、清运垃圾的过程中收集可回收物;进一步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由市供销联社牵头建设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崇州市投入450余万元,新建分类垃圾收集房80余座,改造分类垃圾收集房(桶点)1000余座,新增双桶果屑箱300余个,配发农户分类垃圾小桶10万余组,配发可回收垃圾袋3000余个。
遵循示范辐射、分步实施的原则,崇州市完成了街子镇、桤泉镇、崇平镇3个乡镇21个村(社区)农垃前端分类的试点工作;羊马镇、三郎镇、燎原乡、文井江镇、怀远镇、三江镇、济协乡、公议乡、隆兴镇、白头镇、王场镇、大划镇等12个乡镇垃圾分类工作;其余10个乡镇在8月底前完成1个以上村(社区)的试点工作;城区完成1个物管小区和1个非物管小区的试点工作。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继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深入推进。
(戚琰)
新闻推荐
本刊讯近日,市医保局、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组成5个检查小组,对崇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展开检查。检查内容为定点零售药店执行医保政策、履行医保协议情况,重点检查药店是否有在经营场...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