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类电子及(富士康)配套产业:为崇州工业再次腾飞助力
电子配套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张世海摄●李远鹏
2010年11月,结合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配套需求,经过市委、市政府的积极争取,崇州市在经济开发区原1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基础上,近期拓展5平方公里空间规模,重点发展消费电子及配套产业。
消费电子及配套产业主导地位的确立为崇州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传统产业孤芳自赏 与成都产业缺乏“互动”
确切地说,崇州工业经过近5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整体发展态势日趋良好,特别是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体量不断壮大,企业发展欣欣向荣,已成为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引擎。
按照成都市“一区一主业”的发展要求,崇州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为以家具、皮革制品制造和装饰装修材料为主的轻工业。这三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家具产业形成了以全友、明珠为龙头,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装修装饰材料产业形成了以广东和润高分子材料公司、美涂士涂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以新型建材、绿色环保装饰材料为主的产业体系;制鞋产业涵盖成品鞋制造、鞋材配套、鞋材市场、产品检测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
但由于三大传统产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大部分企业集中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成都优势工业产业发展融合程度低,大部分产业没有有效地参与到成都产业分工当中,缺少与其他区市县的配套协作,难以获得重点产业快速发展产生的辐射带动,处于孤芳自赏的地位。
在区域经济加快融合,分工协作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崇州工业结构亟需调整优化,主导产业亟需实现战略性转移。这是摆在崇州工业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命题。
5平方公里扩容 崇州工业迎来二次腾飞机会
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去年底,崇州市工业迎来了一个再次发展的重要机会。
2010年,成都引进了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该项目总投资达10亿美元,不仅是成都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四川省的“一号工程”,富士康的落户,必将掀起一波为之配套的电子企业跟进的浪潮。崇州市市委、市政府及时意识到富士康引进对成都工业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多次积极争取,终于使得富士康配套产业园落户崇州市。
2010年11月9日,成都市经委、投促委、国土局、规划局联合发函,同意崇州经济开发区新增5平方公里的空间规模,用于建设消费电子产业及配套产业区。其中先启动2平方公里起步区,用于发展以富士康配套项目为主的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模具和包装印务等。
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崇州市立即启动了相关工作,成立了以主要市领导为组长、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富士康项目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项目落户工作;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设立项目工作指挥部,负责项目落户的具体工作;编制完成了《崇州市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通过规划总揽,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有力指导具体工作开展;还确定了5平方公里扩展区的承载空间,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物流、能源等配套规划,开展了区域环评工作,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用地指标覆盖。
在全市齐心协力之下,消费电子起步区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迅速运转起来。
招大引强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
经济开发区成立了富士康配套企业招商小分队,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招商上,加强了对苹果、富士康、仁宝、伟创以及联想、戴尔等全球知名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对消费类电子企业配套产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消费类电子类企业的在园区的落户建设。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和学习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制作完善了富士康配套企业招商宣传资料;在成都市主管部门的带领下,参与或组织多次重大招商活动,其中2010年11月9日在深圳举办了“成都-富士康配套项目投资说明会”,向100余家富士康配套企业进行投资推介;同时在2011年春节后多次前往深圳进行对消费类电子企业的上门招商和洽谈工作,并在成都成功召开两次富士康配套企业项目投资说明会。
截至目前,经济开发区共签约引进消费类电子及配套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额达39.45亿元人民币,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投资10亿元的南平铝业已于6月开工建设,预计近期竣工投产,意德电子、冠华泰印刷、久威股份等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高宝公司、大道包装、裕同印刷、领胜电子等7家企业已完成工商注册,并先期租用园区标准厂房进行生产,预计年底可实现产值5亿元。旗胜、启基、讯凯、信柏等众多跟踪在谈项目进展顺利。
预计到2015,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产业项目基本投产达产,将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20亿元以上。
对外,招商引资热火朝天;对内,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经济开发区已建成区域13.3平方公里,全面配套完成道路35公里,天然气、自来水、弱电管网共计120公里,绿化配套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三纵七横的交通结构。在2平方公里的消费类电子产业起步区,征地拆迁基本完成,明湖等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道路、管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形成企业进场条件;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工程正抓紧进行。目前已完成主骨架道路建设,形成通车能力约9公里,天然气、自来水、弱电管网已全部配套完成。今后,崇州市将根据招商引资入驻企业的需求,进行次干道路的配套建设工作。
3—5年 经济开发区成为消费类电子的制造区和聚集区
消费类电子起步区工作开局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有利的形势下,要在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一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悉,下一步,经济开发区将在“坚持四个理念、四个突破”方面上下功夫,培育、壮大“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实现崇州工业的再次腾飞。
一是坚持“立足配套、着眼长远”的理念,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求突破。针对消费类电子产品技术更新快、消费周期短的特点,深入分析消费类电子产业链和价值链,紧紧抓住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能力强、市场应对能力强的关键缺失环节和龙头项目,在与周边区市县配套协同的基础上,错位发展优势产品,加快形成崇州市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产业发展体系,以体系的重构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重点发展产业门类上,由包装、印刷等外围配套向新型电子材料、关键零组件等核心配套转变,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二是坚持“集约节约”的理念,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求突破。新区域要坚持连片开发、提高投入产出比;老区域要持续清“闲”,进一步盘活资源;进一步加强标准厂房的建设工作,引导小型和微型企业入驻。三是坚持“统筹优化”的理念,在探索园区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发展原则,统筹布局产业门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四是坚持“产城一体”的理念,在形成新型工业形态上求突破。主要抓好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
作为崇州市工业园区新的主导产业和高端产业,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产业在定位上坚持以配套谋高端,计划通过3—5年的发展,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成都乃至国内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产品制造区和聚集区。
新闻推荐
高俊才(右四)视察崇州市沼气建设张世海摄本刊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调研员闫成9月4日来到崇州市,视察农村沼气推广情况和现代农业1十4发展模式。崇州市领导赵浩宇...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