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主要考核指标细颗粒物(PM2.5)和优良天数比例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要求 滨州空气质量指标全面改善

滨州日报 2022-03-16 10:11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裴庆力 通讯员 陈晴晴 丁影 报道)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的起步之年,滨州空气质量屡报佳绩。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滨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考核指标细颗粒物(PM2.5)和优良天数比例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并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要求。

官网数据显示,2021年,滨州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4%,在全省分列第七、第三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2,同比改善11.8%,在全省分列第十一、第四位;优良天数比例为67.1%,同比增加4.3个百分点,在全省分列第八、第四位。据统计,滨州市PM2.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较2020年分别前进八、十一、九个位次,前进幅度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自2017年滨州市被列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传输通道城市以来,作为山东省7个城市之一,滨州开始执行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滨州各级各部门瞄准关键领域,紧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路径”,真抓实干、笃行不怠,通过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扎实推进扬尘治理、烟花爆竹禁放、垃圾秸秆禁烧、散煤市场规范化管理等各项工作,“生态滨州”建设的步伐愈发稳健有力。

2017年以来,滨州市重点推进“四个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关停268万吨违规电解铝产能,实现20万吨合规电解铝产能转移;整合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70万吨;压减粗钢产能183万吨,关停焦化产能390万吨。先后开展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整治,对挥发性有机物和工业炉窑等进行了深度治理。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累计关停燃煤机组53台、装机536万千瓦,淘汰总装机占全省58.4%;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74万户;3234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运输结构调整方面:投资68亿元推进“公改铁”,其中投资3.7亿元的阳信汇宏铁路专用线2019年已建成投运,投资62亿元的邹平货运铁路专用线、投资2.3亿元的北海货运通道项目已建成,年可实现铁路运力2952.6万吨,可替代约92.27万辆(次)柴油车运力。农业投入结构方面: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分别减少16.28%、15.3%。各项结构调整硕果累累。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住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三个关键环节,开展四大专项整治,推进7家化工企业关停、27.5万千瓦燃煤机组淘汰、10万户清洁取暖改造、139万吨粗钢产量压减等重大工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下一步,滨州市将以消除重污染天气为目标,将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更多地聚焦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上来,落实落细管控措施。同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驻点研究,针对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协同控制开展驻点研究,结合城市污染特性,提出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大气污染防治实绩实效,为奋力打造滨州更美环境品质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新闻推荐

“庆祝中国银行成立110周年”系列报道山 东中 行金融普惠万家 润泽实体经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增强金融普惠性”目标,中国银行强化政治担...

邹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