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入选全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目前邹平市共在城镇驻地规划建设安置区20个,已建成入住5个,在建4个,到2022年底将再完工11个

滨州日报 2022-02-14 00:52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

2021年以来,邹平市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智慧化生产,集中打造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产业,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全市呈现农业高效、农民富裕、农村宜居良好态势。2021年8月,邹平市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加快推进村居向镇驻地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

邹平市坚持乡村差异化、全域城镇化发展,编制了村庄分类、布局等规划,明确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等五种类型布局建设村庄。

该市加快推进村居向镇驻地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秉持“群众不同意不立项、规划不完善不开工、群众不回迁不收兵”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稳妥审慎、梯次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在城镇驻地规划建设安置区20个,已建成入住5个,在建4个,到2022年底将再完工11个。

为实现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城乡均衡配置,邹平市对新建社区全部配备高标准幼儿园、卫生室、养老院、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全域建立“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环卫管理体系,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完成51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在全省率先推动实现城乡三级公交全覆盖。截至目前,该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超过80%,省、市级以上规范化幼儿园、中小学校占比均超过80%,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构建“全科大网格”,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有效模式

邹平市牢固树立基层党组织主心骨地位,构建形成多网合一、覆盖村居的“全科大网格”,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有效模式。

目前,该市858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7.55%,83个软弱涣散村、后进村全部完成整顿,3年以上未新发展党员村全面销号;配备1558名熟悉群众工作、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基层网格员深入群众,累计解决民情民意400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2300余起,提供法律咨询5500余人次、受理援助案件2300余件;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实践所16处、实践站784处、实践特色基地16处、实践标杆企业3处,形成了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累计组织实践活动4000余场。

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连接,进一步叫响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

该市有序推动耕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持续增加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面积,以集约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推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连接,实现流转土地亩均增产10%、增收200元以上。

截至目前,邹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到596个,服务面积156.3万亩,营业收入总额8.5亿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2021年12月,邹平市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名单。

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上,邹平市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发建设“慧种田”农业服务和“e田科技”农机服务平台,覆盖服务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了手机操作、卫星遥感、机械种田、无人机打药、全程跟踪等智能化生产。

邹平市着力打造了九户畜牧、孙镇农机、好生花卉、焦桥蛋鸡和码头、台子黄河文化等特色产业小镇,目前共储备“三农”领域重大项目92个,开工66个。同时,整合南部山区6镇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耕体验、休闲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在北部地区打造了十公里水果长廊,举办了多场国际自行车、马拉松赛事,进一步叫响了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

新闻推荐

卧虎藏龙好戏连台等你来

新春将至,虎年的正月岛城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唱大戏,赏国潮,寻根传统之美,老市区、新城区总有一方精神富足之地,为岛城市民带来...

邹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