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民增收 建设宜居小镇 明集聚焦三农“强富美”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刘克振李蓓蓓
“原先春管就是凭经验,只知道浇水、施肥。现在推行智慧农田建设,足不出户就能看见田间情况,手机上直接推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等信息,精准又方便。”邹平市明集镇邢家村种粮大户郭念通感慨道。他承包了808亩耕地,春耕备播以来,他每天只需下地很少的时间,就把之前全天守在地里的活都干完了,切实享受到了科技春耕带来的红利。
今年以来,该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乡村振兴突破工程工作要求,高标准开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开辟出农业增产增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径。
坚持产业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按照“专业化、高质量、创品牌、增产值”的工作思路,积极扶持智慧农业、高效农业项目,增加农业附加值。加快推进1.8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新型职业农民之家阵地建设,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实现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持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研究生实践基地”,推广高筋专用小麦、糯玉米等附加值高的优质品种6万亩。充分发挥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功能,为种植大户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达到5.8万亩。加快推进农业探索大田作物“一田一码”可追溯系统建设,进一步节本增效,亩均增加土地收益100元;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高标准策划,高质量管控,打造明集特色农业品牌。
坚持人才为基,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挖掘农民增收潜力。2月25日,明集镇新型职业农民大讲堂里,100多名种粮大户专心致志把讲师的讲课内容认真记下来。近年来,该镇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大讲堂,采取走进农业科研院校、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全镇298名种植大户科学种田水平,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通过举办“支部书记大讲堂”“淬火工程”培训、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实现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整体提升;同时,优先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培育以本土科技人员、优秀种养殖能手为主体的乡土工作队伍,带动群众提升实用技能,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持续做好因土地流转释放的1.5万余人转移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民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小镇,倾力打造优美镇村环境。在全域建设美丽村镇工作中,该镇实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融合发展计划,高标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3个省级、4个滨州市级、5个邹平市级美丽乡村。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环卫作业质量标准,擦亮“国家卫生镇”这一金字招牌,推动镇村面貌显著改善。
全域建设智慧村镇。搭建“互联网智慧小站”平台,推动党建、医疗、培训、农业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实现镇域社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全域建设品质村镇。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商业住宅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轮驱动”建设为引领,完成大张、南宋两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明刁路曹家段路域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建成“一景区、一场馆、一广场、一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多层次文化需求。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刘倩倩王立文报道)经布、闯竺、刷布……3月20日,在邹平市台子镇孟胡村利强手工老粗布加工厂房...
邹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