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青岛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 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岛馆已具备开放条件

青岛晚报 2021-01-05 04:35 大字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成为目前国家一级博物馆中仅有的两所高校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唯一的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鳌山湾畔,集历史风韵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作为全国高校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已具备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条件。

初见

“鼎承古今”大气高雅

1月2日,记者来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位于青岛校区南北向主轴的重要节点位置,是一期建设项目中最具个性和亮点的建筑,分为地上6层和地下1层。博物馆外形由“鼎”字变换而来,取“鼎承古今”之意,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大气高雅的视觉感受。过完安检,需要在智能柜存包。正式入馆后,记者注意到,左手边有一面大魔屏,轻轻点击,可以在线清晰查看博物馆内的文物展品。大厅背景墙上,作为主体标识的山大校徽光彩夺目,下方镌以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光绪皇帝的《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并使用青铜器纹样作为辅助装饰,别有一番韵味。

“山大和青岛,是名校和名城相互成就。考古是以物证来佐证历史,青岛校区博物馆将成为青岛的文化标签。”工作人员介绍说,山东大学博物馆在中心校区和青岛校区两地设馆,馆藏文物和标本数量达4万余件。中心校区博物馆展览面积为2000平方米;青岛校区博物馆展览面积为9000余平方米,文物保护实验室面积为5000平方米。青岛校区博物馆于2014年动工,2016年落成,建筑总面积为4.08万平方米,是全国高校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青岛校区博物馆展陈工程于2019年10月启动,展厅于2020年10月27日面向校内师生试运行开放,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向社会公众开放。

优势

八次入选“考古新发现”

“山东大学博物馆此次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对于推动学校考古与文博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发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育人功能,助力学校文化引领战略实施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0年1月,国家文物局开展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经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评估、数据比对和综合评定,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最终核定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东大学作为山东考古的中坚力量,在发掘古老文明的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建立以来,多达八次主持和参与的田野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1年山东邹平丁公龙山城址、1995年山东长清仙人台周代餆国贵族墓地、1996年长清双乳山西汉王陵、2000年山东章丘洛庄汉墓、2005年河南鹤壁刘庄先商文化墓地、2010年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2015年良渚水利工程(参与方之一)、2017年济南焦家遗址等考古项目。山东大学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主要来自考古教学标本,也有部分征集和捐赠品,包括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甲骨、砖瓦、墓志铭、钱币、书画等不同门类,其中有国家珍贵文物三百多件。山东大学博物馆依托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丰厚的藏品资源,逐渐形成了以历史文物收藏为特色,同时包含校史、书画、自然标本等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

特色

多维度跨时空对话

赏山魂海韵,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薪火相传的山大考古,在青岛校区博物馆依循历史演进过程布展。常设展览主要集中在二楼和四楼,二楼目前是“笔墨丹青——韩连琪张维华捐赠书画展”,即将完成“百年学府——山大校史展”。四楼是“文韵齐鲁——山东大学文物考古成果展”和“精致考古——唐仲英基金会资助项目成果展”。

穿越历史的视觉盛宴,与古老文物来一场跨时空对话。步入“文韵齐鲁”展厅,令记者眼前一亮,这是馆内的基本陈列中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展示形式最多样的展厅,展览面积约2200平方米,展出文物约千件,以齐鲁文明史为主线、以山大考古学科对齐鲁文明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贡献为辅线,分为启明、大东、天下、物华和山大考古等五个单元。为了使展览更加生动直观,更具趣味性和故事性,展厅在关键节点布置了“贝丘密码”“煮海为盐”“琅琊仙境”等9处艺术场景,辅以人物雕塑、半景油画、声光电等形式,利用多维度展览语言来讲述文物故事和齐鲁故事。

亮点

精细发掘精心修护

“展厅内的文物件件是精品,其中最具特色的展品主要包括史前时期的玉器、陶器;商代大辛庄的青铜器;周代邿国贵族墓出土的文物;王莽时期的度量衡、铜权、诏版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四五千年之前,古老的东夷族犹如“启明”之星,发明文字、制作礼器、炼铸青铜、构筑城邑,建立邦国,迈进文明时代的大门;商周王朝将山东地区称为“大东”,齐国与鲁国脱颖而出,又与其他诸侯国一道,涵养了齐鲁文明,最终汇入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秦汉时期的山东,祭祀象征地位崇高,政治经济实力雄厚;魏晋南北朝以后,各地文化趋于大同,但艺术个性却趋向张扬,器物之制作,不仅追求实用,而且讲究雅趣,物华天宝;自1928年吴金鼎先生调查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起,山大考古学科已经走过九十余载春秋。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文物很娇气,如果突然将它们从沉睡千年的地下请出来,直面户外环境,可能会因无法适应而褪色、破碎,甚至灰飞烟灭。有了室内考古实验室,文物从被局部搬运回来的破土重生之时,就会得到精细发掘和精心修护。“精致考古”展厅的展览面积约400平方米,展品有700余件,介绍了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修复的项目成果。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张译心摄影宋新华

新闻推荐

赡养老人起纠纷法院调解暖人心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庄田田报道)赡养老人、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近日,邹平...

邹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