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三十载 慧心育人不言悔 邹平市梁邹小学教师傅学燕探究如何使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
“我想做一名滋润学生心灵的老师,用我的乐观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启迪智慧,让他们拥有乐于求知的精神。”她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领导放心、同事喜欢、学生尊敬、家长称赞的好同志。她就是滨州市最美教师、邹平市梁邹小学教师——傅学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觅得那活水的源头,真正步入教育艺术的殿堂,她勇当教学教研的试验者、践行者。自2008年秋开始,傅学燕精心备课《开学第一节数学课》,通过课堂教学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让学生了解老师,知道老师的教学主张,进而喜欢上老师。在教学中,她一直思索与探求:怎样使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能够自主学习,练就良好的思维品质,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为了吃透一项教学内容,她找遍所有案例、浅析,专心研究、同课异构、博采众长;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训练,她反复斟酌,引领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树”,培养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磨砺与研究中,她逐渐建构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梳理归纳——拓展巩固”课堂教学模式和“启迪智慧,助力生长”教学风格。她撰写的《启迪智慧促进生长——我的开学第一节数学课》,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上。
晓桐是同学眼里的“另类”学生,老师提问,半天不说一句话,每天愁眉紧锁,而且上学经常忘记带课本,课堂上答非所问。傅学燕觉得这个学生一定有什么心结,如果不打开,对他的成长很不利。于是,傅学燕试着慢慢接近他,上课间隙问一问他是否能听懂,有时把他叫到办公室问问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晓桐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后来随着彼此之间加深了了解,态度有了一些转变。
原来,晓桐的爸爸和妈妈三年前离婚了,又都有了各自的新家庭,他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他原来的老师不理解他,有时还挖苦他,他觉得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觉得自己很没用,久而久之,不愿再和任何人交流了。找到原因就找到了突破口,傅学燕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温暖和鼓励,于是她让班里的孩子多和晓桐交朋友,做游戏,让晓桐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儿童节期间,傅学燕带着礼物去看望晓桐,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呵护;与班主任一起对晓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信心,找到自我。慢慢地,晓桐开始大声回答问题了,下课后也愿意主动到老师、同学身边说笑了,眉眼之间充满了自信。
30年风雨兼程,在家人支持、同事帮助下,傅学燕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但也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和愧疚。
2011年8月,经过层层推报评选,傅学燕成为教育部第七批“内地与香港交流与协作计划”的一员,远赴香港工作一年。一年中,她独自穿梭在香港的地铁线上,奔波于香港教育局和各指导学校间,经受了语言隔阂、不被认同的痛苦,以及读高中的儿子需要母爱陪伴自己却无奈无助的内心折磨,终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好评、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被表彰为“教育部内地与香港交流协作计划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市教育局开启了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监测工作,傅学燕连续两年被抽调参加命题工作,并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主题宣讲活动。第一次接到命题任务时,她的丈夫刚刚做了手术,正是因为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她才放心去工作。在封闭的十余天里,紧张的工作让她无暇顾及,直到在返程的车上才打了电话,听到丈夫虚弱的声音时,她的泪水喷涌而出。
傅学燕作为梁邹小学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从教30年来,以德立身、以智立学、以爱施教,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她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滨州市优秀教师”“滨州市突出贡献专家”“滨州市十佳名师”,撰写的十多篇文章被《当代教育科学》《小学数学教师》《少年儿童研究》《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教育主流报刊杂志收录,主持的省市级四项教育教学课题均已通过专家鉴定。
面对这些,她说:“成绩总是属于过去,关键要看未来。一个人只要有追求,有爱心,那她将永远是快乐和充实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个对教育有着挚诚爱心的人!
新闻推荐
第十七届中国(邹平)铸造铝合金产业链发展论坛举行 邹平力争3年内建成全国最大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罗军康曌通讯员朱林李晓伟报道)8月21日,第十七届中国(邹平)铸造铝合金产业链发展论坛举行。记者从论坛...
邹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