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九户厚重的人文面纱 阅览小清河畔的百姓相册 邹平首个镇级民俗馆“九扈印记”乡村文化生态展示馆见闻

滨州日报 2020-08-12 08:50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刘倩杨少杰

近日,邹平市第一个镇级民俗馆——“九扈印记”乡村文化生态展示馆开馆!您别小看这一个乡镇的人文积淀,这里可是老齐东县城故地,出过很多名人,有厚重的历史底蕴。著名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的后人就住在这里;当代“书印双绝”郑作桢曾为毛泽东、朱德篆刻名章;学者张道一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艺术学系……

走进馆里,满墙的老照片、房契、地契、婚书、奖状、证件,让人刹那间回到往昔。该馆自计划建馆至开放历经近2年时间,搜集了3692件老物件,陈列的是其中800余件。请注意,老物件绝大部分都是本镇群众捐赠。有的展品上,似乎还留有父辈使用时手的温度和留下的汗渍,亲切感直抵人心最柔弱处。这里,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崭新教育基地,开馆以来持续火腾。前来参观的可不限于九户人,不少单位组织员工一起来感受乡村变迁。

遗址密布:56座战国至汉代的墓葬揭开了九户深厚的人文面纱

日前,为了配合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伍来到九户的新西村调查勘探,发现了56座年代集中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其中,有8座战国墓、48座汉代墓,并出土了陶器、铜器等部分随葬品。这为研究当地及周边的战国至汉代历史和小清河河道变迁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此次小清河古墓发掘,全线共发现75座,而九户就占了56个!它们的发掘,为考古爱好者、历史爱好者揭开了一个乡镇的人文面纱——这有龙山文化遗址故王台,发掘出的“半圭之物”,说明此地农耕至少起源于东夷少昊时期,南端到北端跨越四千余年。

为什么九户“祖产”这么多?历史上,小清河曾是山东的黄金水道,而今天山东的黄河河道曾是大清河,大清河也是一条河海运输要道,如惠民县的清河镇就因大清河而得名,齐东县城因毗邻大清河而被称为“小济南”。在大清河、小清河之间,九户先人在肥沃的土地上书写了太多珍贵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就是地名由来。九户原名“九扈”,在古史传说中,东夷民族首领少皋氏以鸟命官,而九扈是九农正,它本是指农桑候鸟,像布谷鸟这种,后引申为管理农业的官员。看老照片就知道,当时人们写的地名就是“九扈”!

古来,九户是粮棉重镇。1920年代,寿光人杨熙光在齐东县筹建了山东省立棉花育种场,又率先成立美棉产销合作社联合会,推行农民贷款,对全省棉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名人辈出:这里有儒学乡贤、篆刻家、留日革命者、学科创始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就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名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您或许不知道,张养浩的后代子孙就扎根九户镇河沟村。这个张氏家族人才济济,如清初张权时著有《四书析疑》《五经析疑》《尚书析疑》,是当时有名的儒学文化传播者。

大郑村郑氏家族不遑多让,郑作桢、郑士炘叔侄俩的篆刻、书法更是一绝。其中,郑作桢在济南、天津等地各大商号、景点都留有墨迹,还曾受省政府委托为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篆刻名章各一方。

在镇驻地,有一座灰色老房子,却有着鲜红的记忆:“醒民文化社”。它是九户镇杜家村人王辑五在1933年开办的进步书社。1939年,王辑五遭敌伪埋伏暗算,壮烈牺牲,但他的精神在九户大地永世长存。2019年,其旧址被列为邹平市县级革命遗址保护单位。

九户历来是个教育高地,如齐东县城的会仙书院曾培养出李广田、孟昭进、时济云、张道一等人才,也启迪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涌现出肖爱珍、贾廷云、刘德全等一大批教坛模范。

当代学者张道一,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教育家、图案学家,中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始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九扈印记”乡村文化生态展示馆建设中,他为家乡提供了很多素材和建议。

“家庭相册”:父老乡亲捐赠的老手艺、老物件、老照片让人在欢笑和泪水中记住乡愁

让九户人骄傲的,不只是浑厚的文脉。“九扈印记”,也不只是名人的故事。展示馆建设中,收到了众多村民捐赠的“珍宝”——百年前的农具、书法、田亩账,五十年前的票据、自行车,三十年前的老照片、旧玩具……

瞧!这照片墙——这里是1931年的俊俏儿郎,那里是1956年的姑娘扎堆;这边是1950年完小毕业照,那边是1965年一对新人与母亲的合影;这边是1972年商家村的“座婆婆”里的儿童照,那边是1983年抓周留影……

因而,这展示馆就像是九户老百姓自己的“家庭相册”。在这,能看到“上世纪的购物袋”草柳编,看到五花八门的农具,热热闹闹的节日庆典,父一辈子一辈的衣食住行。在6月底开馆后,各村各族一拨拨地来参观。在这,他们可以欢笑、落泪——“小脚奶奶就是照片上那个样子!”“看,那是我的肖老师,那时他多年轻!”“这家伙什,干活得劲,我都用过!”

了解九户、读懂九户,从邹平第一个镇级民俗馆开始吧!

丰富的展陈资料。

满墙的木工工具。

“九扈印记”乡村文化生态展示馆。

新闻推荐

邹平推行项目环评“承诺即批复” 审批时间由原来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周超孙天垚报道)近日,山东邹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提交环评文件和告知承诺书后,当日就拿到...

邹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